69中文网 shuyuedu.com,最强特种兵之战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50千米。
整个系统,由拦截弹、车载式发射架、地面雷达,及战斗管理与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bc31)等组成。
其拦截弹长6.17米,最大弹径0.37米,起飞重量900千克,最大速度可达2500米/秒,采用直接撞击方式摧毁目标,主要拦截射程3500千米的弹道导弹,最大拦截高度和拦截距离分别为150千米和300千米,防御半径200千米左右。
而“爱国者”2的反导射程只有15千米,“爱国者”3也仅为30千米。
因此“爱国者”被称为点防御系统,而“萨德”为面防御系统。
主要用于保护较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和目标,用来保护北美、盟国军队、人口中心及关键设施免遭中、短程弹道导弹打击。
拦截高度高,可防御洲际弹道导弹为实现高空拦截,美科研人员对“萨德”拦截弹进行了独特的设计。
其使用的固体火箭推进系统由一台单级固体助推火箭、一个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和一个可展开的气动喇叭瓣机构组成。助推火箭采用了高能的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推进剂,壳体采用先进的轻型复合材料。助推火箭后端所采用的新式喇叭瓣结构,发射前平直放置,发射后根据弹上计算机的指令,可向外扩张成喇叭形,以增加拦截弹在大气层内飞行的稳定性。
“萨德”的拦截高度达到40~150千米,即大气层的高层和外大气层的低层,这一高度段实际是射程3500千米以内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是 3 500千米以上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末段。
因此,它与“地基中段拦截”(gbi)系统配合可以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末段,形成双层拦截,也可以与“爱国者”等低层防御中的“末段拦截系统”配合,拦截中短程导弹的飞行中段,形成双层拦截,对北美导弹防御系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且这种导弹,还采用了动能杀伤技术,破坏威力极大。
“动能杀伤技术”,这是从“星球大战”计划就开始发展的一种新型技术,其破坏机理是“碰撞-杀伤”。
这种方式看似简单,却对末制导和空间机动的矢量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难度不亚于“子弹打子弹”。
此前防空和反导导弹一般都采用高能炸药破片杀伤方式,依靠成千上万片碎片破坏目标导弹或弹头,往往只能实现所谓的“任务破坏”而非“导弹破坏”,一般不会完全摧毁弹头,而只是使其偏离原定轨道,弹头内的爆炸物或生化战剂仍会散落到地面。
而“碰撞一杀伤”可以高速撞击目标弹头,从而引爆弹头或利用高速撞击的高热使生化战剂失效。
“动能杀伤技术”的另一个优点是其战斗部很小,甚至可以没有专门的杀伤部分,只依靠制导或末机动部件的质量就可以达成“碰撞一杀伤”的效果,这大幅度减少了战斗部质量。
例如,在“萨德”系统的早期计划e21中,其动能杀伤飞行器(kkv)的质量就从hedi的200千克降低到了40千克,而“萨德”系统的拦截器包括保护罩在内质量也只有40~60千克,而且使导弹增加拦截高度成为可能。
“萨德”系统拦截弹弹头主要由用于捕获和跟踪目标的中波红外导引头、用于制导的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和采用激光陀螺的惯性测量装置)以及用于机动飞行的轨控与姿控推进系统等组成。整个拦截器(包括保护罩)长2325毫米,底部直径为370毫米,没有专门的杀伤部件,而且将如此多而复杂的部件安装在只有60千克的弹头内,其设计难度不难想象,这也是“萨德”迟迟难以面世的原因之一。
具有多次拦截能力,摧毁概率高当预警卫星或其它天基探测器发出敌方导弹发射的预警后,首先由地基雷达进行目标搜索,一旦捕获到目标,即对其进行跟踪,并将跟踪数据传送给bc3i系统。
bc3i系统将目标数据装定到准备发射的拦截弹上,并下达发射命令。拦截弹发射后,首先按惯性制导飞行,随后由bc3i系统通过雷达向拦截弹发送目标修正数据,对拦截弹进行中段飞行制导。
拦截弹在飞向目标的过程中,可以接收多次目标修正数据。当拦截弹飞行到拦截位置时,动能杀伤拦截器与助推火箭分离,进行自主寻的飞行,最后通过直接碰撞方式摧毁目标。在整个拦截过程,雷达需要进行连续观测并把观测数据提供给bc3i系统,以便进行毁伤效果评估。
由于“萨德”可以在较大高度实施拦截,这为系统提供了充足的反应时间和作战空间实施多次拦截。因此“萨德”系统在方案中设计了“射击-评估-再射击”的作战方式,具有二次拦截和二次毁伤评定的能力。
并且,这种系统生存性极强的“萨德”系统,还具有很高的机动性。
不但可以快速运到所需的战区,而且可以通过公路机动变换阵地,躲避空中打击,提高系统生存性。
“萨德”拦截弹发射车是以北美陆军货盘式装弹系统和075卡车为基础设计的自行式机动发射平台,每辆发射车可以携带10枚“萨德”拦截弹,全重(包括拦截弹)40吨,车高3.25米,长12米,可用c-141空运,便于在全球范围内快速部署,具有较高的战略机动性。
“萨德”拦截弹发射前密封在用石墨环氧树脂材料制造的装运箱内,装运箱固定在托盘上,同时也起发射筒的作用。发射车从装弹到完成发射准备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待命中的拦截弹在接到发射命令后几秒钟内便能发射。
所以,也正是因为如此,拦截下北美自己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则再容易不过了。
但此时,叶修文所担心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倘若敌人寻找到了蛟龙号,会不会借助萨德系统,对蛟龙号,进行空中打击!......
(本章完)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150千米。
整个系统,由拦截弹、车载式发射架、地面雷达,及战斗管理与指挥、控制、通信、情报系统(bc31)等组成。
其拦截弹长6.17米,最大弹径0.37米,起飞重量900千克,最大速度可达2500米/秒,采用直接撞击方式摧毁目标,主要拦截射程3500千米的弹道导弹,最大拦截高度和拦截距离分别为150千米和300千米,防御半径200千米左右。
而“爱国者”2的反导射程只有15千米,“爱国者”3也仅为30千米。
因此“爱国者”被称为点防御系统,而“萨德”为面防御系统。
主要用于保护较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和目标,用来保护北美、盟国军队、人口中心及关键设施免遭中、短程弹道导弹打击。
拦截高度高,可防御洲际弹道导弹为实现高空拦截,美科研人员对“萨德”拦截弹进行了独特的设计。
其使用的固体火箭推进系统由一台单级固体助推火箭、一个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和一个可展开的气动喇叭瓣机构组成。助推火箭采用了高能的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推进剂,壳体采用先进的轻型复合材料。助推火箭后端所采用的新式喇叭瓣结构,发射前平直放置,发射后根据弹上计算机的指令,可向外扩张成喇叭形,以增加拦截弹在大气层内飞行的稳定性。
“萨德”的拦截高度达到40~150千米,即大气层的高层和外大气层的低层,这一高度段实际是射程3500千米以内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是 3 500千米以上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末段。
因此,它与“地基中段拦截”(gbi)系统配合可以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末段,形成双层拦截,也可以与“爱国者”等低层防御中的“末段拦截系统”配合,拦截中短程导弹的飞行中段,形成双层拦截,对北美导弹防御系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且这种导弹,还采用了动能杀伤技术,破坏威力极大。
“动能杀伤技术”,这是从“星球大战”计划就开始发展的一种新型技术,其破坏机理是“碰撞-杀伤”。
这种方式看似简单,却对末制导和空间机动的矢量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难度不亚于“子弹打子弹”。
此前防空和反导导弹一般都采用高能炸药破片杀伤方式,依靠成千上万片碎片破坏目标导弹或弹头,往往只能实现所谓的“任务破坏”而非“导弹破坏”,一般不会完全摧毁弹头,而只是使其偏离原定轨道,弹头内的爆炸物或生化战剂仍会散落到地面。
而“碰撞一杀伤”可以高速撞击目标弹头,从而引爆弹头或利用高速撞击的高热使生化战剂失效。
“动能杀伤技术”的另一个优点是其战斗部很小,甚至可以没有专门的杀伤部分,只依靠制导或末机动部件的质量就可以达成“碰撞一杀伤”的效果,这大幅度减少了战斗部质量。
例如,在“萨德”系统的早期计划e21中,其动能杀伤飞行器(kkv)的质量就从hedi的200千克降低到了40千克,而“萨德”系统的拦截器包括保护罩在内质量也只有40~60千克,而且使导弹增加拦截高度成为可能。
“萨德”系统拦截弹弹头主要由用于捕获和跟踪目标的中波红外导引头、用于制导的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和采用激光陀螺的惯性测量装置)以及用于机动飞行的轨控与姿控推进系统等组成。整个拦截器(包括保护罩)长2325毫米,底部直径为370毫米,没有专门的杀伤部件,而且将如此多而复杂的部件安装在只有60千克的弹头内,其设计难度不难想象,这也是“萨德”迟迟难以面世的原因之一。
具有多次拦截能力,摧毁概率高当预警卫星或其它天基探测器发出敌方导弹发射的预警后,首先由地基雷达进行目标搜索,一旦捕获到目标,即对其进行跟踪,并将跟踪数据传送给bc3i系统。
bc3i系统将目标数据装定到准备发射的拦截弹上,并下达发射命令。拦截弹发射后,首先按惯性制导飞行,随后由bc3i系统通过雷达向拦截弹发送目标修正数据,对拦截弹进行中段飞行制导。
拦截弹在飞向目标的过程中,可以接收多次目标修正数据。当拦截弹飞行到拦截位置时,动能杀伤拦截器与助推火箭分离,进行自主寻的飞行,最后通过直接碰撞方式摧毁目标。在整个拦截过程,雷达需要进行连续观测并把观测数据提供给bc3i系统,以便进行毁伤效果评估。
由于“萨德”可以在较大高度实施拦截,这为系统提供了充足的反应时间和作战空间实施多次拦截。因此“萨德”系统在方案中设计了“射击-评估-再射击”的作战方式,具有二次拦截和二次毁伤评定的能力。
并且,这种系统生存性极强的“萨德”系统,还具有很高的机动性。
不但可以快速运到所需的战区,而且可以通过公路机动变换阵地,躲避空中打击,提高系统生存性。
“萨德”拦截弹发射车是以北美陆军货盘式装弹系统和075卡车为基础设计的自行式机动发射平台,每辆发射车可以携带10枚“萨德”拦截弹,全重(包括拦截弹)40吨,车高3.25米,长12米,可用c-141空运,便于在全球范围内快速部署,具有较高的战略机动性。
“萨德”拦截弹发射前密封在用石墨环氧树脂材料制造的装运箱内,装运箱固定在托盘上,同时也起发射筒的作用。发射车从装弹到完成发射准备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待命中的拦截弹在接到发射命令后几秒钟内便能发射。
所以,也正是因为如此,拦截下北美自己发射的战斧式巡航导弹,则再容易不过了。
但此时,叶修文所担心的却不是这些,而是倘若敌人寻找到了蛟龙号,会不会借助萨德系统,对蛟龙号,进行空中打击!......
(本章完)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