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shuyuedu.com,(穿书)炮灰女配要转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nbsp; 目录学作为读书治学的门径,强调对相关书目的熟悉与书目方法的掌握。
典藏学:
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文献的编纂
研究文献的编纂形式和编纂过程、方法的学问。
体裁
义例(凡例、体例)
过程与方法
文献的传播
藏书史研究:
各个历史时代藏书的特点、规模,有代表性的藏书家的研究,藏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关系等。
书评学:优秀的书评不仅是茫茫书海的引航员,而且本身就是给读书人以享受的文学作品。
文献学的任务
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清代著名文献学家戴震说:
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之道,必有渐也。
参考书目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3年。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第二讲:文献的载体
1、甲骨文献
2、简帛文献
3、石刻文献
4、抄写与雕版
导言
王国维1925年应清华大学学生会邀请,作《最近二十年中国新发现之学问》的演讲,“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之最大发现有三,一为孔子壁藏书,二为汲冢书,三则为今之殷墟甲骨文字,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处之汉晋木简,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及唐人写本书卷,内阁大库之元明以来书籍档册”。
王国维《简牍检署考》:“书契之用自刻画始,金石也,甲骨也,竹木也,三者不知孰为先后,而竹木之用为最广,竹木之用亦未识始于何时。”
一:甲骨文文献
1、甲骨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骨或动物骨上的文字。
2、甲骨文与商周历史考证
3、中国近百年来的甲骨学研究
文献载体
世界历史上有过多样保存记录文献的载体。
汉字起源是多元的
考古材料表明: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均发现有早期刻划符号。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思考题: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中国方言众多,为什么中国文字却是统一的?
《荀子¤荣辱篇》: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把语言和道德相联系,目的是什么呢?
雅言:就是古代的标准语言,相当于普通话。雅即夏也。说的是夏朝的正音。
甲骨文的辨识与发掘
思考题:殷商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古老文字,但是在它被发现、认识却在清末。什么原因使其在地下长达数千年不被人发现?
近有掊得龟甲者,文如鸟虫,又与彝器小异。按《周礼》有衅龟之典,未闻铭勒;其余见于《龟策列传》者,乃有白雉之灌,酒脯之礼,粱卵之祓,黄绢之裹,而刻画书契无传焉。假令灼龟以卜,理兆错迎,璺裂自见,则误以为文字,然非所论于二千年之旧藏也。夫骸骨入土,未有千年不坏,积岁少久,故当化为灰尘。——章炳麟:《国故论衡》卷上,浙江图书馆,1919年版。
原因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祭祀占卜的记录,是商王室的高度机密,秘不示人,占卜完成后都被仔细埋藏起来,随着王都变成废墟,自然不见于文献。
《周礼》是春秋战国时期所书,只记“衅龟”未记刻辞不足为怪。事实上,甲骨文远远早于各类古籍。
科学考古发掘
早期珍贵的甲骨都被作为“药品”被吃掉。刘鹗《铁云藏龟》:有范姓客挟百余片,走京师,福山王文敏公懿荣之狂喜,以厚值留之。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1928年,民国政府成立的中央研究院支持殷墟甲骨发掘,由从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毕业的李济先生和董作宾先生主持。
系统的文字:甲骨文
由于甲骨文只发掘于安阳小屯村的一小块地域,早期学者怀疑甲骨文是仅使用于商王朝王室内部的文字,使用十分狭隘。
在陕西岐山、扶风县的周原遗址上发现甲骨文,与殷墟甲骨风格相同,共计出土西周甲骨7000余片,在可辨识的1600多字中有“王季”、“文王”、“王”等周王称谓。
甲骨文与商周历史考证
nbsp; 目录学作为读书治学的门径,强调对相关书目的熟悉与书目方法的掌握。
典藏学:
对藏书的鉴别、购求、收藏、装补、曝书、流通等。
文献的编纂
研究文献的编纂形式和编纂过程、方法的学问。
体裁
义例(凡例、体例)
过程与方法
文献的传播
藏书史研究:
各个历史时代藏书的特点、规模,有代表性的藏书家的研究,藏书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关系等。
书评学:优秀的书评不仅是茫茫书海的引航员,而且本身就是给读书人以享受的文学作品。
文献学的任务
一般任务:文献整理
最终任务:学术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整理
清代著名文献学家戴震说:
经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其词也,由字以通其词,由词以通之道,必有渐也。
参考书目
杜泽逊:《文献学概要》,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黄永年:《古文献学四讲》,厦门:鹭江出版社,2003年。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北京:中华书局,1994年。
第二讲:文献的载体
1、甲骨文献
2、简帛文献
3、石刻文献
4、抄写与雕版
导言
王国维1925年应清华大学学生会邀请,作《最近二十年中国新发现之学问》的演讲,“自汉以来,中国学问之最大发现有三,一为孔子壁藏书,二为汲冢书,三则为今之殷墟甲骨文字,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处之汉晋木简,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及唐人写本书卷,内阁大库之元明以来书籍档册”。
王国维《简牍检署考》:“书契之用自刻画始,金石也,甲骨也,竹木也,三者不知孰为先后,而竹木之用为最广,竹木之用亦未识始于何时。”
一:甲骨文文献
1、甲骨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骨或动物骨上的文字。
2、甲骨文与商周历史考证
3、中国近百年来的甲骨学研究
文献载体
世界历史上有过多样保存记录文献的载体。
汉字起源是多元的
考古材料表明: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均发现有早期刻划符号。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思考题: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中国方言众多,为什么中国文字却是统一的?
《荀子¤荣辱篇》: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把语言和道德相联系,目的是什么呢?
雅言:就是古代的标准语言,相当于普通话。雅即夏也。说的是夏朝的正音。
甲骨文的辨识与发掘
思考题:殷商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古老文字,但是在它被发现、认识却在清末。什么原因使其在地下长达数千年不被人发现?
近有掊得龟甲者,文如鸟虫,又与彝器小异。按《周礼》有衅龟之典,未闻铭勒;其余见于《龟策列传》者,乃有白雉之灌,酒脯之礼,粱卵之祓,黄绢之裹,而刻画书契无传焉。假令灼龟以卜,理兆错迎,璺裂自见,则误以为文字,然非所论于二千年之旧藏也。夫骸骨入土,未有千年不坏,积岁少久,故当化为灰尘。——章炳麟:《国故论衡》卷上,浙江图书馆,1919年版。
原因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祭祀占卜的记录,是商王室的高度机密,秘不示人,占卜完成后都被仔细埋藏起来,随着王都变成废墟,自然不见于文献。
《周礼》是春秋战国时期所书,只记“衅龟”未记刻辞不足为怪。事实上,甲骨文远远早于各类古籍。
科学考古发掘
早期珍贵的甲骨都被作为“药品”被吃掉。刘鹗《铁云藏龟》:有范姓客挟百余片,走京师,福山王文敏公懿荣之狂喜,以厚值留之。
随着中国考古学的发展,1928年,民国政府成立的中央研究院支持殷墟甲骨发掘,由从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毕业的李济先生和董作宾先生主持。
系统的文字:甲骨文
由于甲骨文只发掘于安阳小屯村的一小块地域,早期学者怀疑甲骨文是仅使用于商王朝王室内部的文字,使用十分狭隘。
在陕西岐山、扶风县的周原遗址上发现甲骨文,与殷墟甲骨风格相同,共计出土西周甲骨7000余片,在可辨识的1600多字中有“王季”、“文王”、“王”等周王称谓。
甲骨文与商周历史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