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shuyuedu.com,穿成潘金莲怎么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风后面一扇门。终于躲不过迎面而来的两个禁军守卫。这两人见“王观察”相貌有异,连忙叫停:“喂,这位官人……”
“假王观察”大大方方地迎上去,低低说:“不认得我了么?”
两个守卫睁大眼睛,见了鬼似的,张口结舌,叫都叫不出来。
“你、你……你是……”
砰砰两声,两人后脑勺同时挨了拳头,软绵绵倒在地上。
旁边的孙都头看得眼都直了,一个劲儿地小声求饶:“饶命,英雄饶命……”
“假王观察”有些不耐烦,“只管走你的。文书给我!”
只好将开封府公文交出去,战战兢兢的继续迈步子。路上有遇见的殿帅府的人,要么没注意他俩,要么被那假王观察静悄悄放倒,要么看了一眼开封府公文,挥挥手,不多管闲事。
终于来到后堂,过了两三重门,到一个去处,一周遭都是绿栏杆。那“假王观察”立在檐下,许久不语。
孙都头小心往上看一眼。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白虎节堂”。
立刻慌神:“听说这是殿帅府重地,是……是商议军机大事之处,不得无故辄入……英雄、好汉……你、你带小人来这儿,那不是要小人的命么……”
咚的一声,孙都头后脑勺也着了一拳,直挺挺倒了下去。
白虎节堂内,殿帅府太尉高俅正在伏案批复公文。几个心腹侍立两侧。
忽然听到鞭履响、脚步鸣,一个人从外面入。高俅一抬头,眼睛一花,竟是一人带刀闯进来。
高俅大怒:“什么人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左右,拿下!”
几个心腹却都是怂人。听到“拿下”的命令,口中叫出的却是:“怎么进来的!快退下!快滚!不得惊扰太尉!”
持刀客置若罔闻,大踏步走进来,一刀一个,将几个心腹尽皆砍翻在地,径奔高俅。
高俅吓得六神无主,惊慌而起,指着他道:“你……你……好大的胆子!谁派你来的?”
刀客冷笑:“不是太尉派人将我唤进来的么?”
“胡说!”
高俅魂不附体,踉跄跑两步,便即腿软走不得,顷刻间被拿住衣领,提了起来。
鼓起勇气叫道:“来人哪……”
刀子在眼前一晃,便叫不出任何声音。当年的高俅好歹是个市井小混混,全身上下都是不要命的无赖气质。可做了这几十年官,早就磨练得棱角皆无,一身的臭硬骨头,在暖风熏醉的官场里浸着,已经软得不成样子。
光鲜笔挺的官袍,里面的身子簌簌发抖,“你……你……你是人是鬼!你到底是谁……”
眼前一闪,但见一张沧桑雄壮的面孔,浑浊的眼底带着三分不合时宜的儒雅。脸颊上两行金印,触目惊心。
“你……你……林冲!林冲!你--”
回忆闪过,终于意识到了最坏的那件事。
“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
林冲冷冷答道:“正是。”
砰的一声,高俅尸身落地。颈下一滩血越扩越大,倒映出上方匾额“白虎节堂”几个字,说不出的狰狞恐怖。
第258章绑架
金明池畔春意盎然。云淡风轻,无边光景。微风拂来泥土的清新气,又让娟娟细柳跳起舞来。柳梢枝头黄鹂乱鸣,水面上鸭儿成群,燕尾点波,一池绿皱。
大宋建国之初,金明池本是为了训练水师而特意挖掘的人工湖。然而到了徽宗一朝,百舸千帆的战船早就化成了朽木,池水内外已是一派野趣,是皇家郊游的首选地点。节庆时日,也有百姓成群结队,赶来参观游玩的。
道君皇帝的画舫游船造得清素淡雅,精致中透着低调。檐角栏柱遍雕桂花芙蓉,舫中的屏风墨宝都出自他本人之手,寻遍整个大宋,也找不到比这水平更高的画师。
鹧鸪斑挂泪黑瓷建盏,南剑州新贡的龙脑和膏石乳茶。焚一炉异域贡来拙贝罗香。相貌温婉的歌伎纤指拨弦,檀口娇唱,珠飞玉鸣,缠绵柔婉。
小小画舫漂浮水中。倘若不是看到里面那些价值连城的器物用具,单纯远远一望,便和一个寻常的富商游船没什么区别。甚至,富商的游船也许都比这一艘要富丽堂皇——天子的品位摆在这儿呢,大雅不俗。
赵佶雅兴大发,口占几首小词,身边几个心腹大臣齐声称赞。旁边的三皇子郓王赵楷磨墨执笔,一丝不苟地记了下来。
今日来玉清神霄宫,正事是为国祈福,然而难得出宫一趟,就顺便在金明池赏鉴春色。随从的除了几个心腹大臣和一干小黄门,便是他最宠的这位三皇子。赵楷二十出头年纪,乃备受宠爱的王贵妃所出,相貌俊美,才思敏捷,琴棋书画无有不通,小笔花鸟的造诣更是直追乃父,比那个木讷简朴、优柔寡断的太子赵桓要讨喜得多。
赵佶对这位三皇子宠爱有加,破例封了他太傅,任命为提举皇城司,还给了数千禁卫军——大宋建国以来,从没有亲王得此待遇。
而今日御驾幸金明池,身边带的也是他,而不是太子赵桓。
因此风向也很明显了。朝中一多半大臣,早就私下里都预备着“改立太子”这档子事儿。而赵楷本人也心知肚明,更是抓紧一切机会,在父亲面前刷好感度。
一首小令抄完,微笑着呈上去:“请父亲指点。”
歌伎们识趣地放轻了声音。赵佶正待开口,忽然听到画舫外面一阵人声,似乎是有人吵架,盖过了湖面上的潺潺水声,远处的鸟鸣也听不见了。
不悦道:“怎么回事!”
立刻有小黄门出去看了下,禀道:“是……是皇城司那边的人,说相国寺失火,恐惊扰圣上,因此遣人来问安。”
赵佶不满:“相国寺失火,朕能有什么意外!”
也真受够了这帮人的官僚主义了。赵佶心知肚明,天子脚下,首善之区。平日里京城有个什么重大事件,譬如火灾杀人案,底下的官员为了显得尽职尽责,都是要第一时间禀报他;如果是夜里出了大事——譬如上次台狱被劫——那第二天一定有人催他早朝,就为了把这件已经发生、无可挽回的事情再重复一遍。有时候几个部门争先恐后的来,汇报的都是同一套东西,烦不胜烦。
他才懒得面面俱到地管这么多事,不止一次指示开封府,自己解决就行,用不着每次都呈奏本。可偏偏朝中大臣都跟他唱反调,说什么不能“怠政”,说官员尽职是好事,要多加鼓励。
赵佶叹口气,摸摸自己的小肚腩,可惜生在帝王家。寻常老百姓家里哪有这么多破事儿!
风后面一扇门。终于躲不过迎面而来的两个禁军守卫。这两人见“王观察”相貌有异,连忙叫停:“喂,这位官人……”
“假王观察”大大方方地迎上去,低低说:“不认得我了么?”
两个守卫睁大眼睛,见了鬼似的,张口结舌,叫都叫不出来。
“你、你……你是……”
砰砰两声,两人后脑勺同时挨了拳头,软绵绵倒在地上。
旁边的孙都头看得眼都直了,一个劲儿地小声求饶:“饶命,英雄饶命……”
“假王观察”有些不耐烦,“只管走你的。文书给我!”
只好将开封府公文交出去,战战兢兢的继续迈步子。路上有遇见的殿帅府的人,要么没注意他俩,要么被那假王观察静悄悄放倒,要么看了一眼开封府公文,挥挥手,不多管闲事。
终于来到后堂,过了两三重门,到一个去处,一周遭都是绿栏杆。那“假王观察”立在檐下,许久不语。
孙都头小心往上看一眼。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白虎节堂”。
立刻慌神:“听说这是殿帅府重地,是……是商议军机大事之处,不得无故辄入……英雄、好汉……你、你带小人来这儿,那不是要小人的命么……”
咚的一声,孙都头后脑勺也着了一拳,直挺挺倒了下去。
白虎节堂内,殿帅府太尉高俅正在伏案批复公文。几个心腹侍立两侧。
忽然听到鞭履响、脚步鸣,一个人从外面入。高俅一抬头,眼睛一花,竟是一人带刀闯进来。
高俅大怒:“什么人安敢辄入白虎节堂!你知法度否?左右,拿下!”
几个心腹却都是怂人。听到“拿下”的命令,口中叫出的却是:“怎么进来的!快退下!快滚!不得惊扰太尉!”
持刀客置若罔闻,大踏步走进来,一刀一个,将几个心腹尽皆砍翻在地,径奔高俅。
高俅吓得六神无主,惊慌而起,指着他道:“你……你……好大的胆子!谁派你来的?”
刀客冷笑:“不是太尉派人将我唤进来的么?”
“胡说!”
高俅魂不附体,踉跄跑两步,便即腿软走不得,顷刻间被拿住衣领,提了起来。
鼓起勇气叫道:“来人哪……”
刀子在眼前一晃,便叫不出任何声音。当年的高俅好歹是个市井小混混,全身上下都是不要命的无赖气质。可做了这几十年官,早就磨练得棱角皆无,一身的臭硬骨头,在暖风熏醉的官场里浸着,已经软得不成样子。
光鲜笔挺的官袍,里面的身子簌簌发抖,“你……你……你是人是鬼!你到底是谁……”
眼前一闪,但见一张沧桑雄壮的面孔,浑浊的眼底带着三分不合时宜的儒雅。脸颊上两行金印,触目惊心。
“你……你……林冲!林冲!你--”
回忆闪过,终于意识到了最坏的那件事。
“你……手里拿着刀,莫非来……刺杀下官?”
林冲冷冷答道:“正是。”
砰的一声,高俅尸身落地。颈下一滩血越扩越大,倒映出上方匾额“白虎节堂”几个字,说不出的狰狞恐怖。
第258章绑架
金明池畔春意盎然。云淡风轻,无边光景。微风拂来泥土的清新气,又让娟娟细柳跳起舞来。柳梢枝头黄鹂乱鸣,水面上鸭儿成群,燕尾点波,一池绿皱。
大宋建国之初,金明池本是为了训练水师而特意挖掘的人工湖。然而到了徽宗一朝,百舸千帆的战船早就化成了朽木,池水内外已是一派野趣,是皇家郊游的首选地点。节庆时日,也有百姓成群结队,赶来参观游玩的。
道君皇帝的画舫游船造得清素淡雅,精致中透着低调。檐角栏柱遍雕桂花芙蓉,舫中的屏风墨宝都出自他本人之手,寻遍整个大宋,也找不到比这水平更高的画师。
鹧鸪斑挂泪黑瓷建盏,南剑州新贡的龙脑和膏石乳茶。焚一炉异域贡来拙贝罗香。相貌温婉的歌伎纤指拨弦,檀口娇唱,珠飞玉鸣,缠绵柔婉。
小小画舫漂浮水中。倘若不是看到里面那些价值连城的器物用具,单纯远远一望,便和一个寻常的富商游船没什么区别。甚至,富商的游船也许都比这一艘要富丽堂皇——天子的品位摆在这儿呢,大雅不俗。
赵佶雅兴大发,口占几首小词,身边几个心腹大臣齐声称赞。旁边的三皇子郓王赵楷磨墨执笔,一丝不苟地记了下来。
今日来玉清神霄宫,正事是为国祈福,然而难得出宫一趟,就顺便在金明池赏鉴春色。随从的除了几个心腹大臣和一干小黄门,便是他最宠的这位三皇子。赵楷二十出头年纪,乃备受宠爱的王贵妃所出,相貌俊美,才思敏捷,琴棋书画无有不通,小笔花鸟的造诣更是直追乃父,比那个木讷简朴、优柔寡断的太子赵桓要讨喜得多。
赵佶对这位三皇子宠爱有加,破例封了他太傅,任命为提举皇城司,还给了数千禁卫军——大宋建国以来,从没有亲王得此待遇。
而今日御驾幸金明池,身边带的也是他,而不是太子赵桓。
因此风向也很明显了。朝中一多半大臣,早就私下里都预备着“改立太子”这档子事儿。而赵楷本人也心知肚明,更是抓紧一切机会,在父亲面前刷好感度。
一首小令抄完,微笑着呈上去:“请父亲指点。”
歌伎们识趣地放轻了声音。赵佶正待开口,忽然听到画舫外面一阵人声,似乎是有人吵架,盖过了湖面上的潺潺水声,远处的鸟鸣也听不见了。
不悦道:“怎么回事!”
立刻有小黄门出去看了下,禀道:“是……是皇城司那边的人,说相国寺失火,恐惊扰圣上,因此遣人来问安。”
赵佶不满:“相国寺失火,朕能有什么意外!”
也真受够了这帮人的官僚主义了。赵佶心知肚明,天子脚下,首善之区。平日里京城有个什么重大事件,譬如火灾杀人案,底下的官员为了显得尽职尽责,都是要第一时间禀报他;如果是夜里出了大事——譬如上次台狱被劫——那第二天一定有人催他早朝,就为了把这件已经发生、无可挽回的事情再重复一遍。有时候几个部门争先恐后的来,汇报的都是同一套东西,烦不胜烦。
他才懒得面面俱到地管这么多事,不止一次指示开封府,自己解决就行,用不着每次都呈奏本。可偏偏朝中大臣都跟他唱反调,说什么不能“怠政”,说官员尽职是好事,要多加鼓励。
赵佶叹口气,摸摸自己的小肚腩,可惜生在帝王家。寻常老百姓家里哪有这么多破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