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shuyuedu.com,绝对红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441章 权威有加
徐云锦已经去省委党校参加学习,在常委会上,徐云锦明确在他培训的这一个月里,县委的工作交给林小冬代为主持。其实符合常理的应该是由县委副书记蔡仕晋临时主持县委的工作,不过交给林小冬来主持,也是为了更加流畅地开展工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顺河党政一把手的关系是非常和谐的。至于蔡仕晋那边,倒是没有太大的意见,也不知道徐云锦是不是私下里跟他交流过什么。
林小冬的日程安排得很满,上午去了一趟黄里乡。黄里乡的葡萄种植试验田长势良好,林小冬一直在关注这项工作,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收益是传统农业所不能比拟的,能不能在全县大规模地开展,就要看这一次的葡萄种植能否成功。
自从上一次乔胜昌事件之后,黄里村的村支书就又变回了沈光濯,而村主任也由沈虎来担任,这自然是林小冬暗示的结果。
气温在快速回升,这对葡萄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林小冬过去的时候,沈光濯正和沈虎一起在葡萄园,市农科院的技术人员也在。大家都是老朋友,所以交流还是比较顺畅的。葡萄的长势非常好,已经结出了果实,估计再有一个多月就能采摘上市。沈光濯的设想很多,比如搞入园采摘,搞企业深加工等等。
林小冬对他的想法给予了肯定,笑着说道:“老沈,一口吃不成胖子,我把你放回到村支书的位置上来,就是要你自己先富起来,只有带头干才能让百姓跟着你干。关于办加工厂的事情,倒也不着急,仅仅依赖于目前的规模还达不到办厂的条件,我的意见是先带动百姓种植,农科院的专家也准备了一些其他的果苗,最近县里也正在谋划出台加大高效农业发展的政策,老沈啊,你可得好好干。发达地区的高效农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一个经验是可以借鉴的,那就是成立合作社,咱们既要埋头干,也要抬头看,顺河山地较多,日照时间长,长出来的水果肯定比其他地方的要好。放手干吧。”
沈光濯很是憧憬未来,笑着道:“林县长,很感谢您对我的信任。”
林小冬摆了摆手:“信任你,是认为你有办得成事的能力,你可得给我挣回面子,不然,我可是要把你拿下的。”
“放心吧。”沈光濯只说了三个字,可是脸上的神情却是坚毅之极,显得极有信心。
结束了黄里村的实地调研之后,林小冬要县委办通知各乡镇的政府一把手下午召开一个经济工作会议。独木舟难行,发展经济更是不能单打独斗,对于一个县来说,必须各个乡镇全面开花,才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所以结合上一次调研的实际情况,林小冬需要开一个会。林小冬原本是想党政一把手都来参会的,考虑到还没有召开全县的规模型会议去宣讲发展政策,所以他把范围缩小了,政府的职责是落实,先吹个风,让各乡镇先动起来。
下午的会议在两点召开,会议明确要求,提前十五分钟入场,不得迟到、缺席,不得代开,特殊情况需要跟主要领导说明情况。但是两点整,林小冬进入会议室的时候,却是看到会场有两个空位。
林小冬去调研的时候,显得很亲切和善,但是这个时候却是威严之极,领导干部有职有责更要有威,没有权威,底下的人就不会拿你当回事,那么令行禁止就是句空话。
所以林小冬在会场上点了那两个乡镇的名,让县纪委立即联系这两个乡镇的乡镇长,进行戒勉谈话,随后又让一个来代为参加会议的同志会后通知该镇长到纪委说明情况。
林小冬的动作让有些人不以为然,顺河县很贫穷,连工资都发不齐,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求别人这样那样,显然不现实。林小冬似乎看出了一些苗头,道:“在会议正式召开之前,我有几句话要说。同志们,我们身在领导干部的位置上,思想觉悟、综合素质定然要比其他同志要高,连一个会议的基本要求都做不到,这是起码的纪律,连这样都做不到,又何谈觉悟?又何谈素质?这样的人已经不合适在领导岗位上,这样的人也更不可能带领百姓致富,请纪录的同志纪录下未参会和代参会的人员名单,我就想问问,他们都在忙什么,连参加会议的时间都没有。”
听得出来,林小冬颇有些杀气腾腾,联想到此前的人事调整的会议,虽然已经开过了一段时间,但是还没有正式进行调整,看来这一次的调整还会有变化。
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林小冬此前进行过公安系统的血洗,其手腕是铁硬的,一时之间,众人看向林小冬的目光变得有了些敬畏。
接下来的会议中,林小冬指出,在全国大好的发展态势下,顺河不能再自暴自弃,那么该如何发展?需要全县上下群策群力,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乡镇的全面发展。目前县委县政府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发展思想,在徐书记回来之后会召开全县的工作会议予以布置。
林小冬讲了目前的发展形势,要求各乡镇精准定位自己的特点,每个乡镇都要有自己的发展亮点,要求各乡镇一个月内上报各自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特色,必须切实可行,不要夸夸其谈。
在会议的最后,林小冬道:“希望同志们严肃对待此项工作,这也是考核的一部分,对于那些敷衍了事、消极对待的人,县委县政府将会对其作出调整。换句话说,庸者下能者上,既然你在这个岗位上碌碌无为,那就让能干事的人上去。当然,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同志们展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风貌,改变往昔的自甘沉沦,为顺河的发展添砖加瓦。”
第441章 权威有加
徐云锦已经去省委党校参加学习,在常委会上,徐云锦明确在他培训的这一个月里,县委的工作交给林小冬代为主持。其实符合常理的应该是由县委副书记蔡仕晋临时主持县委的工作,不过交给林小冬来主持,也是为了更加流畅地开展工作,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顺河党政一把手的关系是非常和谐的。至于蔡仕晋那边,倒是没有太大的意见,也不知道徐云锦是不是私下里跟他交流过什么。
林小冬的日程安排得很满,上午去了一趟黄里乡。黄里乡的葡萄种植试验田长势良好,林小冬一直在关注这项工作,现代农业发展带来的收益是传统农业所不能比拟的,能不能在全县大规模地开展,就要看这一次的葡萄种植能否成功。
自从上一次乔胜昌事件之后,黄里村的村支书就又变回了沈光濯,而村主任也由沈虎来担任,这自然是林小冬暗示的结果。
气温在快速回升,这对葡萄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林小冬过去的时候,沈光濯正和沈虎一起在葡萄园,市农科院的技术人员也在。大家都是老朋友,所以交流还是比较顺畅的。葡萄的长势非常好,已经结出了果实,估计再有一个多月就能采摘上市。沈光濯的设想很多,比如搞入园采摘,搞企业深加工等等。
林小冬对他的想法给予了肯定,笑着说道:“老沈,一口吃不成胖子,我把你放回到村支书的位置上来,就是要你自己先富起来,只有带头干才能让百姓跟着你干。关于办加工厂的事情,倒也不着急,仅仅依赖于目前的规模还达不到办厂的条件,我的意见是先带动百姓种植,农科院的专家也准备了一些其他的果苗,最近县里也正在谋划出台加大高效农业发展的政策,老沈啊,你可得好好干。发达地区的高效农业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有一个经验是可以借鉴的,那就是成立合作社,咱们既要埋头干,也要抬头看,顺河山地较多,日照时间长,长出来的水果肯定比其他地方的要好。放手干吧。”
沈光濯很是憧憬未来,笑着道:“林县长,很感谢您对我的信任。”
林小冬摆了摆手:“信任你,是认为你有办得成事的能力,你可得给我挣回面子,不然,我可是要把你拿下的。”
“放心吧。”沈光濯只说了三个字,可是脸上的神情却是坚毅之极,显得极有信心。
结束了黄里村的实地调研之后,林小冬要县委办通知各乡镇的政府一把手下午召开一个经济工作会议。独木舟难行,发展经济更是不能单打独斗,对于一个县来说,必须各个乡镇全面开花,才能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所以结合上一次调研的实际情况,林小冬需要开一个会。林小冬原本是想党政一把手都来参会的,考虑到还没有召开全县的规模型会议去宣讲发展政策,所以他把范围缩小了,政府的职责是落实,先吹个风,让各乡镇先动起来。
下午的会议在两点召开,会议明确要求,提前十五分钟入场,不得迟到、缺席,不得代开,特殊情况需要跟主要领导说明情况。但是两点整,林小冬进入会议室的时候,却是看到会场有两个空位。
林小冬去调研的时候,显得很亲切和善,但是这个时候却是威严之极,领导干部有职有责更要有威,没有权威,底下的人就不会拿你当回事,那么令行禁止就是句空话。
所以林小冬在会场上点了那两个乡镇的名,让县纪委立即联系这两个乡镇的乡镇长,进行戒勉谈话,随后又让一个来代为参加会议的同志会后通知该镇长到纪委说明情况。
林小冬的动作让有些人不以为然,顺河县很贫穷,连工资都发不齐,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求别人这样那样,显然不现实。林小冬似乎看出了一些苗头,道:“在会议正式召开之前,我有几句话要说。同志们,我们身在领导干部的位置上,思想觉悟、综合素质定然要比其他同志要高,连一个会议的基本要求都做不到,这是起码的纪律,连这样都做不到,又何谈觉悟?又何谈素质?这样的人已经不合适在领导岗位上,这样的人也更不可能带领百姓致富,请纪录的同志纪录下未参会和代参会的人员名单,我就想问问,他们都在忙什么,连参加会议的时间都没有。”
听得出来,林小冬颇有些杀气腾腾,联想到此前的人事调整的会议,虽然已经开过了一段时间,但是还没有正式进行调整,看来这一次的调整还会有变化。
人的名儿,树的影儿。林小冬此前进行过公安系统的血洗,其手腕是铁硬的,一时之间,众人看向林小冬的目光变得有了些敬畏。
接下来的会议中,林小冬指出,在全国大好的发展态势下,顺河不能再自暴自弃,那么该如何发展?需要全县上下群策群力,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各乡镇的全面发展。目前县委县政府已经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发展思想,在徐书记回来之后会召开全县的工作会议予以布置。
林小冬讲了目前的发展形势,要求各乡镇精准定位自己的特点,每个乡镇都要有自己的发展亮点,要求各乡镇一个月内上报各自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特色,必须切实可行,不要夸夸其谈。
在会议的最后,林小冬道:“希望同志们严肃对待此项工作,这也是考核的一部分,对于那些敷衍了事、消极对待的人,县委县政府将会对其作出调整。换句话说,庸者下能者上,既然你在这个岗位上碌碌无为,那就让能干事的人上去。当然,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同志们展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风貌,改变往昔的自甘沉沦,为顺河的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