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shuyuedu.com,靖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sp;可是如今皇帝要将进士分成官府、企业、科学院三个方向,其用意也相当明显。
大察工商在前,成立天下大同党在中,进士分类在后,陛下对于身居官位者招抚自家有关联的生意这件事是不满的。
当官有三种,一种是去官府当官,为陛下“服务百姓”;一种是去企业当官,为陛下和朝廷赚钱、稳住经济命脉;一种是去科学院和文教方向当官,为大明播种未来。
王崇古要做官的本意,就是为了照拂王家生意。
从这一点来考虑的话,选择企业方向,只怕是更好的。
以他家学渊源从小耳濡目染学到的本领,甚至未尝不能去望一望那经世济民科的魁首。
王崇古左思右想了数天,榜终于放了出来。
没有意外,他确实名列正榜。
有了这个身份,他终于可以吩咐下去:“备上两份厚礼,我要去拜访唐国务和杨首席。”
一个是与他王家本就关系不浅的唐顺之,一个是同为山西人的御书房首席杨博,王崇古以新科贡士的身份,现在可以去拜访二人了。
对未来的道路,也需要探问一下他们的建议。
和王崇古一样,所有名列正榜的贡士都必须面对这个问题。
将来的路怎么选?
此刻,朱厚熜也在御书房里看着新科贡士的名单,还有他们的分数。
呈给皇帝的,是更加细致的分析。
如今的会试,考纲已经有所改变,增加了一些算学、常识题目,在最终的实务策题里也搞了类似“附加题”这样的可选题目。
把科举从最初的只考理学改到如今,朱厚熜也只能用这样的办法遴选一些可能不一样的人才。
譬如当年的沈啓,他之所以直接去了宝船监,未尝没有朱厚熜提点严嵩让他对沈啓点了点的原因。
要不然惯性底下,大家当然还是选择去官府任职。
殿试的题目都已经出完了,二十多年来,朱厚熜头一次这么期待殿试的结果。
这一次,自然也得引导一些人跨出大胆的一步,选择别的方向。
“制科毕竟只是两个魁首封伯。”朱厚熜一边看着分析,一边在一些名字旁画着圈圈或者打着勾勾,“去企业,沾钱很多,管得却仍如做官一样严,实权还不如地方官,只是薪俸更高一点。去科学院和诸学校,更是显得清贫。但有些人是可能的苗子,该劝上一劝。”
朱厚熜抬头看了一眼,在他面前,唐顺之、杨博、严嵩、黄佐等数个重臣在这里,胡宗宪和沈炼也有份。
“你们都是熟悉朕的重臣,既然放了榜,必定是拜帖不断。”朱厚熜把名单交给他们,“这些人,你们可以试着提点一番。朕设企业,非为垄断各行各业,只是国家需要集中力量办一些大事,办一些长远才看得到回报的事。以企业为枢纽,只要奉公守法,朕倒乐于见到民商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至于办文教、做科学,那恐怕确实需要些热情。但是名誉上、地位上、薪俸待遇上,朕绝对会给足。待第一批院士选定,诸节慰问,春节国宴,子女恩荫,都不会缺。”
朱厚熜微微叹了一口气:“朕也快四十了,从此精力自然是渐渐要往下走的。但科学院的重要,许多官员和士子、百姓不重要,朕是对你们讲过一遍又一遍了。物理大道上后继要有人,便要从今日始。去吧,除了泄题,你们这次都是奉旨指路。”
严嵩笑着弯腰:“臣等都明白陛下一片苦心。”
国企那边仍有勋臣主导,能有更多读书出身的文臣过去,自然是好事,只要他们肯。
至于勋臣们大概有些不乐意,那也不打紧。等日本的事情办完了,大概有一批可以安置过去。
盘子是在越做越大嘛。
等唐顺之他们离开了,朱厚熜问杨博:“用修还是每天板着脸?”
杨博笑了笑:“杨总辅虽然心里不痛快,但既然诸国务都商定了,他还是会用心的。”
朱厚熜也微笑了起来。
加总辅在内共九个国务,上面还有个皇帝。总辅权力虽然大,但如果总辅本身的能耐、格局不够大,那么实则就是共同决策的局面。
杨慎这家伙啊,格局确实不够大,眼光也不长远。
也不知道他落魄时,那种缅怀古往今来、写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气概哪里来的。
难道说只是伤春悲秋时能有暇追忆古今,真到办实事时视野又小了?
朱厚熜倒也不怪他,杨慎考虑的也有道理。大明如今本身就是领先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是事倍功半,毕竟要自己先趟出路来。
再说了,钱的问题,从国家的层面自然有不少解决办法,不至于为此束手束脚。
说精力从此要渐渐往下走的皇帝,现在显然并不是这样。
最近这几个月,他明显步子更快了。不仅是国事上,也是身体上。
入夜以后,他快步往林清萍宫里走。
五个新嫔的宝册已授,其实从他们入宫开始就已经算是朱厚熜的女人了,自然已经染指。
宫里进了新人,从过年前后,朱厚熜其实就尽量开始保持比较规律的作息。
处置国事是一方面,如今蒸汽机有了,大明进入了新阶段,他也要有养生意识。
活久一点,就能多保证大明的路子走得更宽阔一点。
所以如今诸宫反倒能见皇帝更多了,至少皇帝每天都开始不在养心殿过夜,总会在某宫留宿。
说会闲话,是安抚。
听听琴,赏赏舞,是喜爱。
sp;可是如今皇帝要将进士分成官府、企业、科学院三个方向,其用意也相当明显。
大察工商在前,成立天下大同党在中,进士分类在后,陛下对于身居官位者招抚自家有关联的生意这件事是不满的。
当官有三种,一种是去官府当官,为陛下“服务百姓”;一种是去企业当官,为陛下和朝廷赚钱、稳住经济命脉;一种是去科学院和文教方向当官,为大明播种未来。
王崇古要做官的本意,就是为了照拂王家生意。
从这一点来考虑的话,选择企业方向,只怕是更好的。
以他家学渊源从小耳濡目染学到的本领,甚至未尝不能去望一望那经世济民科的魁首。
王崇古左思右想了数天,榜终于放了出来。
没有意外,他确实名列正榜。
有了这个身份,他终于可以吩咐下去:“备上两份厚礼,我要去拜访唐国务和杨首席。”
一个是与他王家本就关系不浅的唐顺之,一个是同为山西人的御书房首席杨博,王崇古以新科贡士的身份,现在可以去拜访二人了。
对未来的道路,也需要探问一下他们的建议。
和王崇古一样,所有名列正榜的贡士都必须面对这个问题。
将来的路怎么选?
此刻,朱厚熜也在御书房里看着新科贡士的名单,还有他们的分数。
呈给皇帝的,是更加细致的分析。
如今的会试,考纲已经有所改变,增加了一些算学、常识题目,在最终的实务策题里也搞了类似“附加题”这样的可选题目。
把科举从最初的只考理学改到如今,朱厚熜也只能用这样的办法遴选一些可能不一样的人才。
譬如当年的沈啓,他之所以直接去了宝船监,未尝没有朱厚熜提点严嵩让他对沈啓点了点的原因。
要不然惯性底下,大家当然还是选择去官府任职。
殿试的题目都已经出完了,二十多年来,朱厚熜头一次这么期待殿试的结果。
这一次,自然也得引导一些人跨出大胆的一步,选择别的方向。
“制科毕竟只是两个魁首封伯。”朱厚熜一边看着分析,一边在一些名字旁画着圈圈或者打着勾勾,“去企业,沾钱很多,管得却仍如做官一样严,实权还不如地方官,只是薪俸更高一点。去科学院和诸学校,更是显得清贫。但有些人是可能的苗子,该劝上一劝。”
朱厚熜抬头看了一眼,在他面前,唐顺之、杨博、严嵩、黄佐等数个重臣在这里,胡宗宪和沈炼也有份。
“你们都是熟悉朕的重臣,既然放了榜,必定是拜帖不断。”朱厚熜把名单交给他们,“这些人,你们可以试着提点一番。朕设企业,非为垄断各行各业,只是国家需要集中力量办一些大事,办一些长远才看得到回报的事。以企业为枢纽,只要奉公守法,朕倒乐于见到民商也发展得越来越好。”
“至于办文教、做科学,那恐怕确实需要些热情。但是名誉上、地位上、薪俸待遇上,朕绝对会给足。待第一批院士选定,诸节慰问,春节国宴,子女恩荫,都不会缺。”
朱厚熜微微叹了一口气:“朕也快四十了,从此精力自然是渐渐要往下走的。但科学院的重要,许多官员和士子、百姓不重要,朕是对你们讲过一遍又一遍了。物理大道上后继要有人,便要从今日始。去吧,除了泄题,你们这次都是奉旨指路。”
严嵩笑着弯腰:“臣等都明白陛下一片苦心。”
国企那边仍有勋臣主导,能有更多读书出身的文臣过去,自然是好事,只要他们肯。
至于勋臣们大概有些不乐意,那也不打紧。等日本的事情办完了,大概有一批可以安置过去。
盘子是在越做越大嘛。
等唐顺之他们离开了,朱厚熜问杨博:“用修还是每天板着脸?”
杨博笑了笑:“杨总辅虽然心里不痛快,但既然诸国务都商定了,他还是会用心的。”
朱厚熜也微笑了起来。
加总辅在内共九个国务,上面还有个皇帝。总辅权力虽然大,但如果总辅本身的能耐、格局不够大,那么实则就是共同决策的局面。
杨慎这家伙啊,格局确实不够大,眼光也不长远。
也不知道他落魄时,那种缅怀古往今来、写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气概哪里来的。
难道说只是伤春悲秋时能有暇追忆古今,真到办实事时视野又小了?
朱厚熜倒也不怪他,杨慎考虑的也有道理。大明如今本身就是领先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是事倍功半,毕竟要自己先趟出路来。
再说了,钱的问题,从国家的层面自然有不少解决办法,不至于为此束手束脚。
说精力从此要渐渐往下走的皇帝,现在显然并不是这样。
最近这几个月,他明显步子更快了。不仅是国事上,也是身体上。
入夜以后,他快步往林清萍宫里走。
五个新嫔的宝册已授,其实从他们入宫开始就已经算是朱厚熜的女人了,自然已经染指。
宫里进了新人,从过年前后,朱厚熜其实就尽量开始保持比较规律的作息。
处置国事是一方面,如今蒸汽机有了,大明进入了新阶段,他也要有养生意识。
活久一点,就能多保证大明的路子走得更宽阔一点。
所以如今诸宫反倒能见皇帝更多了,至少皇帝每天都开始不在养心殿过夜,总会在某宫留宿。
说会闲话,是安抚。
听听琴,赏赏舞,是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