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shuyuedu.com,逆水行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今日要介绍的,是‘线性代数’,大家不要被这个名词唬住了,实际上,大家在学习《孙子算经》的时候,就接触过线性代数题目,那就是‘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以线性代数的思路来解,就是一道简单的线性代数题,现在,开始讲解丢番图提出的一道代数题,大家请翻到第八页....”
教师在讲台上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方程,学生们认真听着,时不时做笔记。
距离第一次科举考试(殿试)以来,过了十余年,期间,明算科(数学)的考题难度明显提升,不仅每年都有知名学者编撰的题目选入考试题库,又有来自罗马国的数学题,陆续选入题库。
皇朝和罗马国交好,有司派学者不远万里到罗马国收集各类工程、数学书籍,并且研究其历代学者的著作,然后加以翻译,在国内刊行。
所以这几年来,许多罗马国的数学理论为中原学术界所熟悉,相关知识点虽然大多没有列入考试大纲,但各大期刊经常刊载相关题目或者理论。
然后这些题目极大概率被乡试、会试乃至殿试用为明算科的“附加题”。
对于广大学子来说,但凡有点精力,就一定要关注期刊刊载的数学题,不然到考试时发现真有了这种题但自己不会做,那就悔之晚矣。
当然,有足够把握得满分的考生,可以不作这“附加题”,但绝大多数考生都不敢托大,因为没人嫌分多,所以,各地学子也开始学习起来自罗马国的数学题。
所幸,科举考的附加题还不算“天书”级别的难题,只要大家平日用心做练习,多听听州学教师的讲解,做起题目来不敢说拿满分,总是能得一些分数的。
而大家学着学着,对罗马国起了兴趣,通过看报纸、期刊的专题报道,发现罗马国历代以来似乎也是人才辈出,有着大量先贤。
也有着宛若中原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时代。
以数学为例,罗马国的数学家丢番图,就有很深的数学造诣,虽然其著作经过翻译后,看起来有些晦涩难懂,但是中原学者经过认真研究,从其理论之中大受启发。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极西之地罗马国的数学理论,对于完善、发展中原的数学大有帮助。
而对于莘莘学子来说,各种新奇的数学理论、知识虽然加重了学习负担,但与此同时,士族子弟的优势也荡然无存。
如今的数学知识,可没有什么“家学”可以依靠,学子无论士、庶,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数学,这个时候,谁更用功,谁就更有希望脱颖而出、金榜题名。
即便是太原王氏的子弟,只要想考科举,就得来州学读书学数学,因为只有州学的博士、助教,才会系统的教授数学知识,并且针对性的讲解题目。
所以,即便士、庶尊卑有别,但士族学子却只能和庶族学子共聚一堂,听教师授课,并且参与讨论。
室外,北风凌冽,室内,学习气氛热烈,教师见着上午的课程即将结束,向学生们推荐几本参考书。
这几年,许多极西之地的数学著作,陆续被有司引入中原,经由中原学者翻译并加以注释,配上题解,由各大书社印刷出版,各州学图书馆都有收藏,可供师生借阅。
教师推荐的参考书,有一本(实际是一套)其实算是罗马国的数学教材,其译名为《几何原本》。
又有两本(套)参考书,一为《抛物线(弓形线)求积》,一为《球和圆柱》,后者是前者的“续作”。
这两本书的难度有点大,教师建议大家量力而行,主要是看个大概以触类旁通,开阔眼界和思路。
教师看着学生们,语重心长的说:“解数学题,最主要的是解题思路,而罗马国的数学理论及解题思路,与中原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加以学习,多学一个本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家想要金榜题名,就得多下功夫,考试时遇到附加题,做出来和做不出来,那就是榜上有名和无名的区别!”
> “今日要介绍的,是‘线性代数’,大家不要被这个名词唬住了,实际上,大家在学习《孙子算经》的时候,就接触过线性代数题目,那就是‘鸡兔同笼’....”
“‘鸡兔同笼’,以线性代数的思路来解,就是一道简单的线性代数题,现在,开始讲解丢番图提出的一道代数题,大家请翻到第八页....”
教师在讲台上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方程,学生们认真听着,时不时做笔记。
距离第一次科举考试(殿试)以来,过了十余年,期间,明算科(数学)的考题难度明显提升,不仅每年都有知名学者编撰的题目选入考试题库,又有来自罗马国的数学题,陆续选入题库。
皇朝和罗马国交好,有司派学者不远万里到罗马国收集各类工程、数学书籍,并且研究其历代学者的著作,然后加以翻译,在国内刊行。
所以这几年来,许多罗马国的数学理论为中原学术界所熟悉,相关知识点虽然大多没有列入考试大纲,但各大期刊经常刊载相关题目或者理论。
然后这些题目极大概率被乡试、会试乃至殿试用为明算科的“附加题”。
对于广大学子来说,但凡有点精力,就一定要关注期刊刊载的数学题,不然到考试时发现真有了这种题但自己不会做,那就悔之晚矣。
当然,有足够把握得满分的考生,可以不作这“附加题”,但绝大多数考生都不敢托大,因为没人嫌分多,所以,各地学子也开始学习起来自罗马国的数学题。
所幸,科举考的附加题还不算“天书”级别的难题,只要大家平日用心做练习,多听听州学教师的讲解,做起题目来不敢说拿满分,总是能得一些分数的。
而大家学着学着,对罗马国起了兴趣,通过看报纸、期刊的专题报道,发现罗马国历代以来似乎也是人才辈出,有着大量先贤。
也有着宛若中原春秋战国时诸子百家学术争鸣的时代。
以数学为例,罗马国的数学家丢番图,就有很深的数学造诣,虽然其著作经过翻译后,看起来有些晦涩难懂,但是中原学者经过认真研究,从其理论之中大受启发。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极西之地罗马国的数学理论,对于完善、发展中原的数学大有帮助。
而对于莘莘学子来说,各种新奇的数学理论、知识虽然加重了学习负担,但与此同时,士族子弟的优势也荡然无存。
如今的数学知识,可没有什么“家学”可以依靠,学子无论士、庶,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数学,这个时候,谁更用功,谁就更有希望脱颖而出、金榜题名。
即便是太原王氏的子弟,只要想考科举,就得来州学读书学数学,因为只有州学的博士、助教,才会系统的教授数学知识,并且针对性的讲解题目。
所以,即便士、庶尊卑有别,但士族学子却只能和庶族学子共聚一堂,听教师授课,并且参与讨论。
室外,北风凌冽,室内,学习气氛热烈,教师见着上午的课程即将结束,向学生们推荐几本参考书。
这几年,许多极西之地的数学著作,陆续被有司引入中原,经由中原学者翻译并加以注释,配上题解,由各大书社印刷出版,各州学图书馆都有收藏,可供师生借阅。
教师推荐的参考书,有一本(实际是一套)其实算是罗马国的数学教材,其译名为《几何原本》。
又有两本(套)参考书,一为《抛物线(弓形线)求积》,一为《球和圆柱》,后者是前者的“续作”。
这两本书的难度有点大,教师建议大家量力而行,主要是看个大概以触类旁通,开阔眼界和思路。
教师看着学生们,语重心长的说:“解数学题,最主要的是解题思路,而罗马国的数学理论及解题思路,与中原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加以学习,多学一个本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大家想要金榜题名,就得多下功夫,考试时遇到附加题,做出来和做不出来,那就是榜上有名和无名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