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shuyuedu.com,逆水行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浔州,潭水入郁水前之大藤峡,峡内河道曲折,水流湍急,巨浪翻滚,涛声若雷,峡口岸上,巡视自此的宇文维乾,用千里镜观察着峡谷,试图找到那传说中的大藤。
大藤峡名字的由来,是相传峡谷里有大藤,藤粗如斗,横跨峡谷东西两岸,昼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故而得名大藤峡。
以宇文维乾看来,峡谷的宽度不小,若真有这种粗藤,那么这藤首先就会被自重压断,根本就无法横跨峡谷两岸,所以峡谷以藤取名,应该是峡谷草木丰盛,多有古藤的缘故。
收起千里镜,宇文维乾立定,笑眯眯的摆出剪刀手,以便让画师以他身后的大藤峡为背景画素描。
作为岭南西道观察使,宇文维乾从关中出发,经武关道入荆州,走水路入长江,然后进入洞庭湖区的潭州总管府,沿着湘水逆流而上,经由灵渠入桂州。
在桂州州治临桂待了大半月,接见各地酋帅,视察临桂诸般事务。
宇文维乾按照“家规”,在城南漓水和桃花水交汇处的漓山“留影”,那漓山有贯通大洞,宛若大象于江边吸水,故而又称“象鼻山”,是父亲指定的“留影”之地。
然后乘船经由漓水(桂水在临桂一段的别称)南下,观赏了风景如画的两岸山水,之后抵达梧州苍梧。
苍梧位于三江交汇之处,百业兴旺,航运异常繁忙,在那里,他接见各地酋帅,考察航务、港务,然后乘船西进,沿着郁水来到浔州州治桂平。
按“家规”,他每到一处,都要留下“留影”,而这大藤峡,是潭水航道咽喉之地,据说是岭南西道的“小三峡”,用来“留影”再合适不过。
与此同时,浔州州治桂平,也是要紧之处,为萧梁时所设,位于潭水于郁水交汇之处,地势十分重要。
桂平的郁水上游,是邕州,桂平的潭水上游是严州,严州境内有潭水支流融水,其上游便是柳州,而从柳州经陆路往北走,五六百里距离外就是桂州。
宇文维乾接下来的行程,是过桂平去邕州,然后折回来,走大藤峡去严州、柳州,再从柳州走陆路北返,经由桂州入潭州。
所以,今日他在大藤峡口盘桓,虽然不需要入峡谷,但日后还得乘船经过这里,如今先来探探路,见着如此壮观的景象,只叹当初官军平叛不易。
岭南西道,为汉时郁林郡故地,浔州所在位置,为汉时布山县、阿林县地界,随着中原变乱,南北对峙,南朝在郁林郡故地设桂州辖之。
桂州地域广阔,其间有无数俚、僚、侗部族,这些部族不通筑城,聚居山中洞窟为寨,故称其聚落为“峒”。
虽然南朝历代都有桂州建制,但出了州城、郡城,都是各地峒主的地盘,所以桂州之地虽广,各郡县大多只是名义上的建制,浔州所处之地亦是如此,
而当皇朝分桂管为桂、容、邕三管之后,开始加强管辖,许多峒主就不乐意了,加上官府组织大量百姓入三管之地开荒种地,矛盾激化,叛乱此起彼伏,时称“峒乱”。
其中,尤以潭水、郁水交汇之处的浔州大藤峡为甚。
大藤峡地势险要,行船不易,便有峒兵盘踞峡谷,拦截过往官船、商船,又聚众围攻郡县城池,气焰十分嚣张。
那时,岭南未有火轮船,所以船只穿梭大藤峡十分危险,而各地峒乱宛若燎原野火,让平叛官军疲于奔命。
所幸,这样的局势没有持续多久,大量携带火器的援军,还有许多“义兵”(捕奴队)的加入,使得官军接连击败乱军,化解对方的攻势。
然后官军采取分而化之的策略,许以切切实实的好处(供应食盐、手工业制品),拉拢摇摆不定的一些峒主,然后集中兵力攻打冥顽不灵之辈,很快便平定峒乱。
陪同宇文维乾的浔州刺史陈龙树,说起当年的战事,依旧感慨不已:“那... -->>
浔州,潭水入郁水前之大藤峡,峡内河道曲折,水流湍急,巨浪翻滚,涛声若雷,峡口岸上,巡视自此的宇文维乾,用千里镜观察着峡谷,试图找到那传说中的大藤。
大藤峡名字的由来,是相传峡谷里有大藤,藤粗如斗,横跨峡谷东西两岸,昼沉夜浮,供人攀附渡江,故而得名大藤峡。
以宇文维乾看来,峡谷的宽度不小,若真有这种粗藤,那么这藤首先就会被自重压断,根本就无法横跨峡谷两岸,所以峡谷以藤取名,应该是峡谷草木丰盛,多有古藤的缘故。
收起千里镜,宇文维乾立定,笑眯眯的摆出剪刀手,以便让画师以他身后的大藤峡为背景画素描。
作为岭南西道观察使,宇文维乾从关中出发,经武关道入荆州,走水路入长江,然后进入洞庭湖区的潭州总管府,沿着湘水逆流而上,经由灵渠入桂州。
在桂州州治临桂待了大半月,接见各地酋帅,视察临桂诸般事务。
宇文维乾按照“家规”,在城南漓水和桃花水交汇处的漓山“留影”,那漓山有贯通大洞,宛若大象于江边吸水,故而又称“象鼻山”,是父亲指定的“留影”之地。
然后乘船经由漓水(桂水在临桂一段的别称)南下,观赏了风景如画的两岸山水,之后抵达梧州苍梧。
苍梧位于三江交汇之处,百业兴旺,航运异常繁忙,在那里,他接见各地酋帅,考察航务、港务,然后乘船西进,沿着郁水来到浔州州治桂平。
按“家规”,他每到一处,都要留下“留影”,而这大藤峡,是潭水航道咽喉之地,据说是岭南西道的“小三峡”,用来“留影”再合适不过。
与此同时,浔州州治桂平,也是要紧之处,为萧梁时所设,位于潭水于郁水交汇之处,地势十分重要。
桂平的郁水上游,是邕州,桂平的潭水上游是严州,严州境内有潭水支流融水,其上游便是柳州,而从柳州经陆路往北走,五六百里距离外就是桂州。
宇文维乾接下来的行程,是过桂平去邕州,然后折回来,走大藤峡去严州、柳州,再从柳州走陆路北返,经由桂州入潭州。
所以,今日他在大藤峡口盘桓,虽然不需要入峡谷,但日后还得乘船经过这里,如今先来探探路,见着如此壮观的景象,只叹当初官军平叛不易。
岭南西道,为汉时郁林郡故地,浔州所在位置,为汉时布山县、阿林县地界,随着中原变乱,南北对峙,南朝在郁林郡故地设桂州辖之。
桂州地域广阔,其间有无数俚、僚、侗部族,这些部族不通筑城,聚居山中洞窟为寨,故称其聚落为“峒”。
虽然南朝历代都有桂州建制,但出了州城、郡城,都是各地峒主的地盘,所以桂州之地虽广,各郡县大多只是名义上的建制,浔州所处之地亦是如此,
而当皇朝分桂管为桂、容、邕三管之后,开始加强管辖,许多峒主就不乐意了,加上官府组织大量百姓入三管之地开荒种地,矛盾激化,叛乱此起彼伏,时称“峒乱”。
其中,尤以潭水、郁水交汇之处的浔州大藤峡为甚。
大藤峡地势险要,行船不易,便有峒兵盘踞峡谷,拦截过往官船、商船,又聚众围攻郡县城池,气焰十分嚣张。
那时,岭南未有火轮船,所以船只穿梭大藤峡十分危险,而各地峒乱宛若燎原野火,让平叛官军疲于奔命。
所幸,这样的局势没有持续多久,大量携带火器的援军,还有许多“义兵”(捕奴队)的加入,使得官军接连击败乱军,化解对方的攻势。
然后官军采取分而化之的策略,许以切切实实的好处(供应食盐、手工业制品),拉拢摇摆不定的一些峒主,然后集中兵力攻打冥顽不灵之辈,很快便平定峒乱。
陪同宇文维乾的浔州刺史陈龙树,说起当年的战事,依旧感慨不已:“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