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shuyuedu.com,逆水行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上午,亳州司会元岩,正带着官吏们对账,核对市舶司、河南道织造司交上来的账簿,除此之外,还有日兴昌柜坊发放青苗贷的账,因为事关重大,同样要对账。
元岩要在限期到来之前,将这些账簿核对完毕,然后根据事实,写好奏章,上报天子。
因为责任重大,所以元岩不敢有丝毫马虎,这几日都坐镇官署,现场监督官吏们对账,一旦发现问题,必须马上报给他,他立刻处置。
对账,涉及到算数,本来算数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毕竟筹算的过程中,不会发出太过嘈杂的声音,然而此时的元岩,却被吵得有些烦躁。
罪魁祸首,就是他部分正在算账的下属,这些官吏算数用的是珠算,算盘珠拨起来噼里啪啦响,有人说这声音听起来很悦耳,但对于元岩来说,这就是杂音。
自古以来,筹算一直处于算数的主流地位,珠算,虽然时有耳闻,但对于元岩来说,这就是旁门左道。
虽然珠算确实有优点,在大批量算数时,速度确实比筹算快,但只要有“吵”这个缺点,元岩就不能接受,他觉得算数本来是一件很郑重事情,算盘声起,就变得市侩起来。
各地的商贾们已经开始流行用算盘算数(珠算),而算盘珠噼里啪啦响的声音,据说就像铜钱碰撞的声音,元岩觉得这样的比喻太市侩,故而对于珠算的排斥又多了几分。
但他不得不承认,珠算算数确实高效,经过不断改良的珠算口诀,能够有效提高珠算的计算速度,会珠算的吏员越来越多,极大方便了他对账、核账。
然而元岩还是不喜欢珠算,他实在受不了打算盘时发出的声音,索性转到隔壁去了。
隔壁房间内,河南道织造副使颜之仪正在看书,见着元岩入内,只道结果出来了,却得知对方是“避难”而来。
元岩和颜之仪是老相识,多年前就同在御前听命,当然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如今回想起来让人唏嘘不已。
宣帝在时,元岩和颜之仪都是内史,掌机要,时常陪伴天子左右,亲眼看着这个年轻而任性的天子,是如何为所欲为,如何折腾国家。
元岩和颜之仪为此进谏过几次,效果寥寥,对方根本就不听谏,我行我素。
而如今,又有一位年轻人的行事风格类似,不过让元岩和颜之仪稍微松口气的是,这个年轻人还算讲道理,只要自己能用道理说服对方,对方就一定会听,一定会改。
前提是自己说得过对方,说得过对方的歪理邪说。
这个人,当然就是亳州总管、河南道巡察大使、河南道织造使、市舶使、豳王宇文温。
元岩不知道老熟人颜之仪怎么看豳王,反正他觉得豳王和宣帝有些像,自以为是,高傲自大,行事以违反常例为荣,还不知悔改。
元岩觉得豳王如今这种讲道理的表现,搞不好是装给杞王看的,若杞王在时还好,若杞王不在了,那很难有人能制得住豳王,即便是继任的杞王也不一定有把握制得住。
这一点,和当年的宣帝相仿,武帝在时,时为太子的宣帝老老实实,等武帝不在了,继位的宣帝就原形毕露,肆无忌惮。
这是元岩心中下的结论,当然不会和任何人说,但自从他看了一套书,对豳王的观感有了变化,那套书名为《教学大纲》,正是颜之仪现在正看着的书。
《教学大纲》,是豳王宇文温主持下,由刘炫、刘焯等知名经学大家编著的一本教学纲要,对于不同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汇总。
如果学子按着这套《教学大纲》所述内容,购买相应的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大纲》中的“大纲”进行循序渐进式的学习,这名学子在十余年后,就有很大几率成才。
如此一套《教学大纲》,豳王到底是基于什么想法才会极力主持并编制出来的?
元岩之前想不通,但现在大概想通了,因为朝廷如今屡次在黄州举办考试,以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而豳王命人编制的《教学大纲》,正是这种考试选拔制度的一件利器。
如今,元岩和颜之仪手头上都有一套《教学大纲》,原因不是他们对这套书感兴趣,而是因为肩负重任,必须熟悉这套书。
朝廷特许河南道巡察大使、豳王温,组织青、徐、亳、豫四总管府于秋后在各自治所举办考试,为朝廷选拔人才,同时彰显朝廷求贤若渴之心,让河南各地英彦有报效皇朝的机会。
这次考试,五位主考官之中,除了朝廷任命的两位,其他三位,便是河南道巡察副使乐运,以及元岩、颜之仪。
以他三人的才学和名望,主持如此考试并无不妥,问题在于考题的拟定,因为主考官实际上不能决定所有考题。
考卷上的考题,大多数都是从“题库”里“随机抽选”,而所谓“题库”,其内容都来源于《教学大纲》里记载的所谓“知识点”。
那么作为考官,至少要熟悉这套《教学大纲》,由自己出的题目,难度不能超过《教学大纲》的难度范围。
对于这种出题方式,元岩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他认为若日后考试选拔成为常态,甚至制度化,那么长此以往... -->>
一秒记住【69中文网www.69zw.com】,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上午,亳州司会元岩,正带着官吏们对账,核对市舶司、河南道织造司交上来的账簿,除此之外,还有日兴昌柜坊发放青苗贷的账,因为事关重大,同样要对账。
元岩要在限期到来之前,将这些账簿核对完毕,然后根据事实,写好奏章,上报天子。
因为责任重大,所以元岩不敢有丝毫马虎,这几日都坐镇官署,现场监督官吏们对账,一旦发现问题,必须马上报给他,他立刻处置。
对账,涉及到算数,本来算数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毕竟筹算的过程中,不会发出太过嘈杂的声音,然而此时的元岩,却被吵得有些烦躁。
罪魁祸首,就是他部分正在算账的下属,这些官吏算数用的是珠算,算盘珠拨起来噼里啪啦响,有人说这声音听起来很悦耳,但对于元岩来说,这就是杂音。
自古以来,筹算一直处于算数的主流地位,珠算,虽然时有耳闻,但对于元岩来说,这就是旁门左道。
虽然珠算确实有优点,在大批量算数时,速度确实比筹算快,但只要有“吵”这个缺点,元岩就不能接受,他觉得算数本来是一件很郑重事情,算盘声起,就变得市侩起来。
各地的商贾们已经开始流行用算盘算数(珠算),而算盘珠噼里啪啦响的声音,据说就像铜钱碰撞的声音,元岩觉得这样的比喻太市侩,故而对于珠算的排斥又多了几分。
但他不得不承认,珠算算数确实高效,经过不断改良的珠算口诀,能够有效提高珠算的计算速度,会珠算的吏员越来越多,极大方便了他对账、核账。
然而元岩还是不喜欢珠算,他实在受不了打算盘时发出的声音,索性转到隔壁去了。
隔壁房间内,河南道织造副使颜之仪正在看书,见着元岩入内,只道结果出来了,却得知对方是“避难”而来。
元岩和颜之仪是老相识,多年前就同在御前听命,当然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如今回想起来让人唏嘘不已。
宣帝在时,元岩和颜之仪都是内史,掌机要,时常陪伴天子左右,亲眼看着这个年轻而任性的天子,是如何为所欲为,如何折腾国家。
元岩和颜之仪为此进谏过几次,效果寥寥,对方根本就不听谏,我行我素。
而如今,又有一位年轻人的行事风格类似,不过让元岩和颜之仪稍微松口气的是,这个年轻人还算讲道理,只要自己能用道理说服对方,对方就一定会听,一定会改。
前提是自己说得过对方,说得过对方的歪理邪说。
这个人,当然就是亳州总管、河南道巡察大使、河南道织造使、市舶使、豳王宇文温。
元岩不知道老熟人颜之仪怎么看豳王,反正他觉得豳王和宣帝有些像,自以为是,高傲自大,行事以违反常例为荣,还不知悔改。
元岩觉得豳王如今这种讲道理的表现,搞不好是装给杞王看的,若杞王在时还好,若杞王不在了,那很难有人能制得住豳王,即便是继任的杞王也不一定有把握制得住。
这一点,和当年的宣帝相仿,武帝在时,时为太子的宣帝老老实实,等武帝不在了,继位的宣帝就原形毕露,肆无忌惮。
这是元岩心中下的结论,当然不会和任何人说,但自从他看了一套书,对豳王的观感有了变化,那套书名为《教学大纲》,正是颜之仪现在正看着的书。
《教学大纲》,是豳王宇文温主持下,由刘炫、刘焯等知名经学大家编著的一本教学纲要,对于不同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汇总。
如果学子按着这套《教学大纲》所述内容,购买相应的教材,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大纲》中的“大纲”进行循序渐进式的学习,这名学子在十余年后,就有很大几率成才。
如此一套《教学大纲》,豳王到底是基于什么想法才会极力主持并编制出来的?
元岩之前想不通,但现在大概想通了,因为朝廷如今屡次在黄州举办考试,以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而豳王命人编制的《教学大纲》,正是这种考试选拔制度的一件利器。
如今,元岩和颜之仪手头上都有一套《教学大纲》,原因不是他们对这套书感兴趣,而是因为肩负重任,必须熟悉这套书。
朝廷特许河南道巡察大使、豳王温,组织青、徐、亳、豫四总管府于秋后在各自治所举办考试,为朝廷选拔人才,同时彰显朝廷求贤若渴之心,让河南各地英彦有报效皇朝的机会。
这次考试,五位主考官之中,除了朝廷任命的两位,其他三位,便是河南道巡察副使乐运,以及元岩、颜之仪。
以他三人的才学和名望,主持如此考试并无不妥,问题在于考题的拟定,因为主考官实际上不能决定所有考题。
考卷上的考题,大多数都是从“题库”里“随机抽选”,而所谓“题库”,其内容都来源于《教学大纲》里记载的所谓“知识点”。
那么作为考官,至少要熟悉这套《教学大纲》,由自己出的题目,难度不能超过《教学大纲》的难度范围。
对于这种出题方式,元岩觉得有些匪夷所思,他认为若日后考试选拔成为常态,甚至制度化,那么长此以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