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shuyuedu.com,1627崛起南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沙喜当然很清楚这次谈判的流程安排,先让梅生川在山东芝罘岛与郝万清面谈,让郝万清确定其身份和来意的确没有作假,然后再把梅生川带来辽东旅顺,与他进行会谈。这个环节就得要敲定一些意向性的东西,最后才会安排梅生川去见白克思,而这一步就是直接签署之前谈定的一些外交协议,原则上不会再进行漫长的磋商谈判。
但如果沙喜这个环节没有把梅生川搞定,那拖到白克思出面,留给海汉的缓冲空间就很小了,而这绝不是他想看到的局面。沙喜见安排的海陆两军演练都已经结束了,对方却依然没有明确地表态,这也让他稍稍感受到了一丝挫败感。他原本以为连续安排这么多炫耀武力的活动,能够让本来就已经间接收受过好处的梅生川彻底放弃防备,但实际效果却离预计有一定的差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沙喜认为这大概还是因为梅生川的立场仍然更多地倾向于大明。这当然也不足为怪,毕竟梅生川出身于大明,如今的根基也在大明,不可能像那些下层移民一样,为了温饱安稳的生活就选择向新主人效忠。
但根据沙喜过去在南方的操作经验,他本来预计对方收了通过东江镇送去的银子,立场上就应当有所松动,再加上这边安排的武力展示,让他松口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但从眼下的情况来看,这梅生川可还没那么好打发。至少比起南方的那些官僚,梅生川的立场要稳得多,没有被眼前的威胁利诱所动摇,这大概才是高官的职业操守吧。
虽然还不能掌握梅生川的真实态度,但有一点沙喜是确定无疑的,大明既然派出了兵部侍郎来辽东会谈,那就说明了对方应该也有以谈促和,与海汉和平相处的想法。但大明准备如何进行此事,他们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到目前为止梅生川都并没有提出来。沙喜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认为这是对方的一种策略,先拖一拖节奏,磨一磨自己的耐心,再慢慢放出条件一点一点挽回目前的谈判劣势。
沙喜对于这种谈判策略并不陌生,过去他所接触过的大明官员中也不乏使用类似手段的人,但差别在于他过去所接触到的官员层级顶多止步于一省之地,所能拿出来讨价还价的条件,也仅仅只是基于某地而已,很难对海汉造成真正难以解决的麻烦。但目前所对付的这位兵部侍郎大人,却是货真价实的朝廷高官,他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大明朝廷的态度,而他能开出来的条件,其覆盖范围也很可能并不限于海汉势力较为牢固的南方沿海地区。
沙喜不敢轻视这种不可控的状况,毕竟这也是海汉第一次与朝廷高官接触,之前可以说没有什么经验可循,一切都只能依靠摸索。为了慎重起见,沙喜也不敢再急于求成,否则要是让这梅生川心生反感,到时候怕是连银子都不能解决问题了。
好在事到如今,梅生川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对海汉的不满,而且也有将会谈进行下去的意愿。当下最好的处理方式,可能就真还只有把谈判节奏放慢,让对方把条件提出来看看了。
沙喜将梅生川送回住处之后,就立刻用电台将这边的状况告知了在北边的白克思。白克思对此倒是还比较乐观,他认为局面尚在己方控制之下,即便对方提出了某些会让海汉为难的条件,起码辽东这边已经不太可能受到大明的影响,因为大明水师目前并不具备在渤海地区跨海作战的能力,反倒是海汉占据了芝罘岛、旅顺两个重要港口之后,已经对渤海湾形成了钳制之势。进可从海上登陆攻入京畿地区,退则能封锁渤海进出航道,顺手攻略山东半岛的沿海各州府。所以从军事角度来说,海汉在渤海海域的形势可以说是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根本不怕大明有什么强硬手段。
沙喜在得到白克思的意见之后,心神也稍稍稳了一些。毕竟有军方作为谈判后盾,这底气肯定要比如今正在走下坡路的大明要足得多。
翌日,双方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沙喜便又再次提起两国建交通商,乃至提供军事援助的议题。果然在经过了一夜的缓冲之后,梅生川开口提出了大明方面的要求。
梅生川首先提出的便是领土要求,海汉从大明占去的领土必须要承认大明的主权,并且至少要将管辖治理的权力重新归于大明手中。这个要求包括了海南岛在内的诸多南方沿海岛屿,山东、辽东被海汉占领的地区也赫然在列。不过台湾岛因为之前并没有被划入大明国土,因此倒是没有被列入其中。
大明朝廷也知道要让海汉心甘情愿将这些占领区双手奉还是不太可能的事,所以这项要求很明智地只要海汉承认主权归属,并且在这些地区保留大明地方治所,至少要保持形式上的统治地位。
除此之外,大明朝廷的第二项要求就是要海汉保证不再在未通报的前提下,在大明领土内肆意采取军事行动。这个要求也适用于已经被敌国占领的辽东地区在内,换句话说,就是大明要求向海汉军在各处的驻地派驻监军一类的官员,以确保海汉的军事行动不会损害大明的利益。
至于海汉提出的建交通商,则需要在海汉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前提下才能有机会实现。换言之,大明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扳回目前在两国关系中所处的劣势。
沙喜很清楚谈判这种沟通方式的实质就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对方开出的条件虽然粗听之下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海汉方面的应允,但沙喜也明白条件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是谈判,那就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双方最终能不能谈得拢,还是要看共同利益的部分究竟有多大... -->>
沙喜当然很清楚这次谈判的流程安排,先让梅生川在山东芝罘岛与郝万清面谈,让郝万清确定其身份和来意的确没有作假,然后再把梅生川带来辽东旅顺,与他进行会谈。这个环节就得要敲定一些意向性的东西,最后才会安排梅生川去见白克思,而这一步就是直接签署之前谈定的一些外交协议,原则上不会再进行漫长的磋商谈判。
但如果沙喜这个环节没有把梅生川搞定,那拖到白克思出面,留给海汉的缓冲空间就很小了,而这绝不是他想看到的局面。沙喜见安排的海陆两军演练都已经结束了,对方却依然没有明确地表态,这也让他稍稍感受到了一丝挫败感。他原本以为连续安排这么多炫耀武力的活动,能够让本来就已经间接收受过好处的梅生川彻底放弃防备,但实际效果却离预计有一定的差距。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沙喜认为这大概还是因为梅生川的立场仍然更多地倾向于大明。这当然也不足为怪,毕竟梅生川出身于大明,如今的根基也在大明,不可能像那些下层移民一样,为了温饱安稳的生活就选择向新主人效忠。
但根据沙喜过去在南方的操作经验,他本来预计对方收了通过东江镇送去的银子,立场上就应当有所松动,再加上这边安排的武力展示,让他松口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但从眼下的情况来看,这梅生川可还没那么好打发。至少比起南方的那些官僚,梅生川的立场要稳得多,没有被眼前的威胁利诱所动摇,这大概才是高官的职业操守吧。
虽然还不能掌握梅生川的真实态度,但有一点沙喜是确定无疑的,大明既然派出了兵部侍郎来辽东会谈,那就说明了对方应该也有以谈促和,与海汉和平相处的想法。但大明准备如何进行此事,他们又有什么样的要求,到目前为止梅生川都并没有提出来。沙喜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认为这是对方的一种策略,先拖一拖节奏,磨一磨自己的耐心,再慢慢放出条件一点一点挽回目前的谈判劣势。
沙喜对于这种谈判策略并不陌生,过去他所接触过的大明官员中也不乏使用类似手段的人,但差别在于他过去所接触到的官员层级顶多止步于一省之地,所能拿出来讨价还价的条件,也仅仅只是基于某地而已,很难对海汉造成真正难以解决的麻烦。但目前所对付的这位兵部侍郎大人,却是货真价实的朝廷高官,他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大明朝廷的态度,而他能开出来的条件,其覆盖范围也很可能并不限于海汉势力较为牢固的南方沿海地区。
沙喜不敢轻视这种不可控的状况,毕竟这也是海汉第一次与朝廷高官接触,之前可以说没有什么经验可循,一切都只能依靠摸索。为了慎重起见,沙喜也不敢再急于求成,否则要是让这梅生川心生反感,到时候怕是连银子都不能解决问题了。
好在事到如今,梅生川并没有明显表现出对海汉的不满,而且也有将会谈进行下去的意愿。当下最好的处理方式,可能就真还只有把谈判节奏放慢,让对方把条件提出来看看了。
沙喜将梅生川送回住处之后,就立刻用电台将这边的状况告知了在北边的白克思。白克思对此倒是还比较乐观,他认为局面尚在己方控制之下,即便对方提出了某些会让海汉为难的条件,起码辽东这边已经不太可能受到大明的影响,因为大明水师目前并不具备在渤海地区跨海作战的能力,反倒是海汉占据了芝罘岛、旅顺两个重要港口之后,已经对渤海湾形成了钳制之势。进可从海上登陆攻入京畿地区,退则能封锁渤海进出航道,顺手攻略山东半岛的沿海各州府。所以从军事角度来说,海汉在渤海海域的形势可以说是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根本不怕大明有什么强硬手段。
沙喜在得到白克思的意见之后,心神也稍稍稳了一些。毕竟有军方作为谈判后盾,这底气肯定要比如今正在走下坡路的大明要足得多。
翌日,双方重新回到谈判桌上,沙喜便又再次提起两国建交通商,乃至提供军事援助的议题。果然在经过了一夜的缓冲之后,梅生川开口提出了大明方面的要求。
梅生川首先提出的便是领土要求,海汉从大明占去的领土必须要承认大明的主权,并且至少要将管辖治理的权力重新归于大明手中。这个要求包括了海南岛在内的诸多南方沿海岛屿,山东、辽东被海汉占领的地区也赫然在列。不过台湾岛因为之前并没有被划入大明国土,因此倒是没有被列入其中。
大明朝廷也知道要让海汉心甘情愿将这些占领区双手奉还是不太可能的事,所以这项要求很明智地只要海汉承认主权归属,并且在这些地区保留大明地方治所,至少要保持形式上的统治地位。
除此之外,大明朝廷的第二项要求就是要海汉保证不再在未通报的前提下,在大明领土内肆意采取军事行动。这个要求也适用于已经被敌国占领的辽东地区在内,换句话说,就是大明要求向海汉军在各处的驻地派驻监军一类的官员,以确保海汉的军事行动不会损害大明的利益。
至于海汉提出的建交通商,则需要在海汉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前提下才能有机会实现。换言之,大明就是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扳回目前在两国关系中所处的劣势。
沙喜很清楚谈判这种沟通方式的实质就是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对方开出的条件虽然粗听之下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海汉方面的应允,但沙喜也明白条件是死的,人是活的,既然是谈判,那就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双方最终能不能谈得拢,还是要看共同利益的部分究竟有多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