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shuyuedu.com,1627崛起南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穿越者的眼中,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人都是鼠目寸光,视野狭窄,并不具备跟自己一较高下的实力。而在苏克易的眼里,马打蓝人也是这样的角色,缺乏对地缘政治的认识,眼光仅仅就局限于自己国家附近那一块区域,根本就意识不到海汉在更高层面上的野心和手段。跟海汉人达成政治交易,岂会是那么简单的事?
这个时候其实海汉这边还没有向罗洪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因为事情实在来得太突然了,就连执委会都还没有做出相应的准备,在打发走了罗洪之后,执委会才开始研究如何向马打蓝国提出军火贸易之外的交换条件。
但苏克易并不知道这些状况,他认定老谋深算的海汉执委会绝不会放过这样的大好机会,必然会向马打蓝国提出某些非公开的要求,就一如他们几年前对东印度公司所做的那样。如今海汉在北方的大明沿海控制区已经成了气候,在南海也压得东印度公司动弹不得,就算现在取消了当初的协议,荷兰商船也很难再在巴达维亚以北的区域内建立新的殖民据点了。荷兰和海汉都很清楚,当年所达成的交换条件,在当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了,之所以一直保留着这份协议,只不过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来取消它而已。
而现在,这个时机似乎已经到来了,但它到来的方式让苏克易实在有点难以接受。东印度公司在这个局面中处于完全的被动,而且苏克易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改变这样的现状。他刚才当然也可以选择拒绝施耐德告知的竞价方案,但谁也不敢保证拒绝之后海汉会不会直接把东印度公司扫地出局,所以只能先应允下来,至少先保住与马打蓝人正面交锋的机会。
在这起事件中除了感受各不相同的这两方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群体就是风闻了整个过程的吃瓜群众。从马打蓝人将金砖运去胜利堡门口展示的那一刻开始,有关于海汉、荷兰、马打蓝三方的关系就成了本地民众的重要谈资。作为见多识广的三亚市民,能够从这起事件中刨出来的信息真是太多了。
首先是《三亚快报》的新闻报道所引发的第一波关注热潮,超过一半以上的三亚市民在当天就知道了马打蓝人的出手是多么的阔绰。很快便有人扒出了马打蓝与荷兰的过往恩怨,于是马打蓝人对海汉提出的军火求购就被普通民众理所当然地视为了一种针对荷兰人的打脸行动。但官方不置可否的模糊态度,又引发了更多的猜测。
紧接着便是第二天《三亚快报》临时发行的增刊,对前一天的报道做了更正和说明,于是民间舆论风向又起了新的争议。荷兰在远东的殖民地,以及马打蓝国的位置,距离海南岛都十分遥远,海汉与这两国的纠葛对本土所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其实很小,因此民间议论这起事件也没有多少顾忌可言,站荷兰或马打蓝立场的人都不少,也有骑墙派认为应该维持这两国的战略平衡,不要去扶助其中的某一方。
然后又是新的消息传出,官方准备让这两国通过竞价的方式来获得军购机会。吃瓜群众们大多高呼执委会英明,因为只有这样的处理方式才最符合海汉以商立国的作风。而且至少在民众眼里,这样的处理方式对其他两方来说算是相当公平了。最关键的是,这两方谁胜谁败对三亚民众来说其实无所谓,但这个竞价的比拼,大概就又会成为市民们下一轮茶余饭后的谈资,给平静的生活增添一些趣味了。
九月二十日,在快报事件事发六天之后,白克思风尘仆仆地乘船赶回了三亚。他的南下归途原本还要在广东逗留数日与两广明军的一些高级军官会面,商议海汉与地方驻军之间的军事合作事宜。说白了其实很简单,海汉向这些高级军官提供一定数量的单兵装备,并协助他们训练精锐亲兵,而这些军官则向海汉提供地方上的诸多便利,比如某些比较敏感的货物,便可以用明军军需品的名义在广东境内进行运输,以避免途中的关卡盘查麻烦。
而与白克思同船来到三亚的,还有在广州得到消息之后连忙赶来善后的快报后台老板李奈。当然了,李奈也很清楚海汉高层应该不会将这笔帐记到他的头上,但既然是手下人闯出了祸事,他作为老板出来擦屁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白兄,待会见着陶兄,他不会当场就给我黑脸吧?”眼见码头越来越近,李奈冷不丁地冒出一句问题来。
白克思笑道:“想什么呢!你哪次来三亚不是执委会给你接风洗尘?就算老陶没空的时候,起码也有执委会其他人作陪吧?”
李奈故作忧色道:“这不是才闯了祸嘛,李某实在愧对执委会各位兄台以往的照顾!”
白克思摆摆手道:“行了,戏不要这么多,前因后果,在广州收的电报里不都说明白吗?这事又没人怪罪你,你抢着背什么锅?我看你这家伙就是在广州待不住了,又想来三亚住一段时间,正好又撞上这么个事,要跟你家老爷子申请来三亚就顺理成章了!”
“知我者,白兄也!”李奈笑嘻嘻地应道。
李奈这么巴巴地赶来三亚,向执委会赔罪的确只是一个借口,只是想离开广州出来散散心而已。当然了,顺便在三亚看看这场大戏也好,他作为一个海汉的忠实拥趸,对南海的形势也并不陌生,自然能明白海汉为何要安排这么一次竞价。不管是作为商人还是纯粹的吃瓜群众,李奈都觉得这场戏值得专程从广州过来看一看。
靠岸下船,李奈被码头上的迎接规格吓了一跳,码头外围有荷枪实弹的海汉军队负责戒严,而执委会能来的大人物几乎都到齐了。李奈来了三亚这么多次,也是极少能有机会看到这样... -->>
在穿越者的眼中,这个时代的绝大部分人都是鼠目寸光,视野狭窄,并不具备跟自己一较高下的实力。而在苏克易的眼里,马打蓝人也是这样的角色,缺乏对地缘政治的认识,眼光仅仅就局限于自己国家附近那一块区域,根本就意识不到海汉在更高层面上的野心和手段。跟海汉人达成政治交易,岂会是那么简单的事?
这个时候其实海汉这边还没有向罗洪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因为事情实在来得太突然了,就连执委会都还没有做出相应的准备,在打发走了罗洪之后,执委会才开始研究如何向马打蓝国提出军火贸易之外的交换条件。
但苏克易并不知道这些状况,他认定老谋深算的海汉执委会绝不会放过这样的大好机会,必然会向马打蓝国提出某些非公开的要求,就一如他们几年前对东印度公司所做的那样。如今海汉在北方的大明沿海控制区已经成了气候,在南海也压得东印度公司动弹不得,就算现在取消了当初的协议,荷兰商船也很难再在巴达维亚以北的区域内建立新的殖民据点了。荷兰和海汉都很清楚,当年所达成的交换条件,在当前的状况下已经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了,之所以一直保留着这份协议,只不过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来取消它而已。
而现在,这个时机似乎已经到来了,但它到来的方式让苏克易实在有点难以接受。东印度公司在这个局面中处于完全的被动,而且苏克易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改变这样的现状。他刚才当然也可以选择拒绝施耐德告知的竞价方案,但谁也不敢保证拒绝之后海汉会不会直接把东印度公司扫地出局,所以只能先应允下来,至少先保住与马打蓝人正面交锋的机会。
在这起事件中除了感受各不相同的这两方之外,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群体就是风闻了整个过程的吃瓜群众。从马打蓝人将金砖运去胜利堡门口展示的那一刻开始,有关于海汉、荷兰、马打蓝三方的关系就成了本地民众的重要谈资。作为见多识广的三亚市民,能够从这起事件中刨出来的信息真是太多了。
首先是《三亚快报》的新闻报道所引发的第一波关注热潮,超过一半以上的三亚市民在当天就知道了马打蓝人的出手是多么的阔绰。很快便有人扒出了马打蓝与荷兰的过往恩怨,于是马打蓝人对海汉提出的军火求购就被普通民众理所当然地视为了一种针对荷兰人的打脸行动。但官方不置可否的模糊态度,又引发了更多的猜测。
紧接着便是第二天《三亚快报》临时发行的增刊,对前一天的报道做了更正和说明,于是民间舆论风向又起了新的争议。荷兰在远东的殖民地,以及马打蓝国的位置,距离海南岛都十分遥远,海汉与这两国的纠葛对本土所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其实很小,因此民间议论这起事件也没有多少顾忌可言,站荷兰或马打蓝立场的人都不少,也有骑墙派认为应该维持这两国的战略平衡,不要去扶助其中的某一方。
然后又是新的消息传出,官方准备让这两国通过竞价的方式来获得军购机会。吃瓜群众们大多高呼执委会英明,因为只有这样的处理方式才最符合海汉以商立国的作风。而且至少在民众眼里,这样的处理方式对其他两方来说算是相当公平了。最关键的是,这两方谁胜谁败对三亚民众来说其实无所谓,但这个竞价的比拼,大概就又会成为市民们下一轮茶余饭后的谈资,给平静的生活增添一些趣味了。
九月二十日,在快报事件事发六天之后,白克思风尘仆仆地乘船赶回了三亚。他的南下归途原本还要在广东逗留数日与两广明军的一些高级军官会面,商议海汉与地方驻军之间的军事合作事宜。说白了其实很简单,海汉向这些高级军官提供一定数量的单兵装备,并协助他们训练精锐亲兵,而这些军官则向海汉提供地方上的诸多便利,比如某些比较敏感的货物,便可以用明军军需品的名义在广东境内进行运输,以避免途中的关卡盘查麻烦。
而与白克思同船来到三亚的,还有在广州得到消息之后连忙赶来善后的快报后台老板李奈。当然了,李奈也很清楚海汉高层应该不会将这笔帐记到他的头上,但既然是手下人闯出了祸事,他作为老板出来擦屁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白兄,待会见着陶兄,他不会当场就给我黑脸吧?”眼见码头越来越近,李奈冷不丁地冒出一句问题来。
白克思笑道:“想什么呢!你哪次来三亚不是执委会给你接风洗尘?就算老陶没空的时候,起码也有执委会其他人作陪吧?”
李奈故作忧色道:“这不是才闯了祸嘛,李某实在愧对执委会各位兄台以往的照顾!”
白克思摆摆手道:“行了,戏不要这么多,前因后果,在广州收的电报里不都说明白吗?这事又没人怪罪你,你抢着背什么锅?我看你这家伙就是在广州待不住了,又想来三亚住一段时间,正好又撞上这么个事,要跟你家老爷子申请来三亚就顺理成章了!”
“知我者,白兄也!”李奈笑嘻嘻地应道。
李奈这么巴巴地赶来三亚,向执委会赔罪的确只是一个借口,只是想离开广州出来散散心而已。当然了,顺便在三亚看看这场大戏也好,他作为一个海汉的忠实拥趸,对南海的形势也并不陌生,自然能明白海汉为何要安排这么一次竞价。不管是作为商人还是纯粹的吃瓜群众,李奈都觉得这场戏值得专程从广州过来看一看。
靠岸下船,李奈被码头上的迎接规格吓了一跳,码头外围有荷枪实弹的海汉军队负责戒严,而执委会能来的大人物几乎都到齐了。李奈来了三亚这么多次,也是极少能有机会看到这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