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shuyuedu.com,1627崛起南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随着海汉国力和影响力的逐*增强,来自大明的商人最后选择在海汉入籍,这样的事情在过去几*中并不鲜见。但顾虑到自己在大明的根基和利益,入籍的方式倒不一定是这些大商人本人放弃大明国民的身份加入海汉,有很多都是让自己的家人后辈入籍。
这样他们在海汉投资的各种资产和生意,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由“海汉国民”来经营管理,日常会少了许多因为国籍问题而产生的麻烦。
利益上的考量会让这些与海汉有着深度合作关系的富商权贵在大明和海汉两头下注,这样无论哪头出事,他们都能有退路可走。海汉高层对此心知肚明,也不会干涉他们的这种操作,只要这些人能为海汉的发展提供资源,那他们的立场有所摇摆也无关紧要。
而像扬州盐商这种经营特殊行业的商人群体,海汉高层一直都有将其拉拢的意愿,毕竟他们所经营的行业关系到大明的国计民生,如果海汉能够以某种秘密方式介入,那么今后也就能在这个领域对大明社会施加影响,这是依靠传统的军事手段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为徽籍盐商提供军事支持,替他们训练武装人员并向其出售先进武器,这是海汉对其拉拢的第一步。虽然这些服务都收取了极高的费用,但海汉所能提供的这些项目都是卖方市场,就算价格再贵几倍,徽籍盐商为了能够自保,也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掏钱。
虽然价格极其昂贵,但徽籍盐商很快就会意识到这种投资物有所值,而且天下也只有海汉能够提供这种特殊的军事支持,**其他选项可供选择。
当贸易和军事都与海汉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之后,要再进一步拉拢这些扬州盐商就会更加轻松了,到时候转换国籍、联姻这些都是可选的手段。不过元涛这一步是走在了官方的前面,就连军情局都还**做出相关的策划,也算是这趟任务的意外收获了。
不过其实有着类似打算的人并不止见识到金盾实力的戴英达,已经来到舟山有一段时日的马正平,对海汉国的认识显然要比远在扬州的戴英达深刻得多,而他也是早就动了要与海汉进行深度合作的心思。
关于军事训练、军火交易和盐业贸易,这些合作项目都需七大姓共同讨论决定,马正平一人也做不了主。不过这段时间在舟山各地考察,他倒也从各种渠道了解了不少关于外国商人在海汉经营产业的状况,心里当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马正平在舟山圈地修建的商栈,并非属于他个人所有,其费用是由七大姓共同出资,建成之后也将会由各家联合运营。虽然建造过程中会有些油水,但这点钱对马正平来说意义不大,他还不至于要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
真正让马正平有所触动的,便是在接应盐商子弟进入舟山军营训练的过程中与段天成的接触。
马正平一开始是通过织物商人宣向明认识了段天成,后来段天成出任盐商子弟的教官,马正平与其直接接触的机会就多了起来。当他知道段天成也是大明出身,投效海汉从军入伍之后才获得了升迁的机会,心思便开始活络起来。
既然大明汉人可以在海汉做官,那别人能行,马正平认为自家子弟当然也具备这样的资质。所以他对目前在军中受训的马家子弟都作了特别的叮嘱,要求他们尽力学习苦练海汉所传授的军事技能,一定要在这批受训人员中有突出的表现。
马正平认为不管是在任何地方,实力出众的人都会拥有更多的机会,所以他希望自家子弟能够好好把握这次受训的机会,用实力来争取得到海汉军方的重视。到时候他再在段天成这边使点力,或许就能安排几个自家子弟进入海汉军中服役。
自家财力充裕,到时候自然会设法支持这些子弟在海汉军中争取升迁的机会。待过得几*,马家也有几个如段天成这样的海汉军官了,不管是在大明还是在海汉,这都将会是一股强大的助力。
当然这条路或许不会太顺畅,毕竟据他所知,海汉军中的升迁都是要靠军功积累,****鬻爵之类的操作,马家子弟大概也得经历若干次出生入死的作战行动才会爬到有影响力的位置上。所以马正平希望能多安排几个子弟加入海汉军,这样即便过程中有人在战场上折损,至少不会轻易全军覆没。
除此之外,马正平还了解到海汉也会从大明吸收读书人,经过专门培训之后便派到海外做官。不过这种考核据说颇为严格,只会识文断字远远不够,而且有功名的读书人会得到更多优待。
七大姓家境殷实,自然也培养了不少从文的后辈子弟,其中不乏有考取到功名的厉害角色。不过这些有功名在身的人大多都是将自己的前途赌在了大明,希望通过家族的财力在**上谋一个好出路。要是让他们去海外的异国他乡打拼,恐怕十个有九个都会直接否决。
马正平在舟山待了不到一个月,便已经有了大致的规划,要从族人中选拔实力出众的*轻人入籍海汉,或从军或考官,设法进入海汉**长期发展。如果这两条路都不适合的,那便干老本行,经营家族在海汉的产业。
当然在那之前,他首先得在海汉选定能长期经营的产业,把架子搭起来,然后从家族选人过来负责经营。
这天马正平又将段天成和宣向明都请出来吃饭,顺便向他们请教,自己如果要在海汉这边寻一些稳定的产业来经营,应该从哪里下手才好。
马正平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向他们问及类似的事情了,宣向明听了他的意图之后,便立刻回应道:“马兄,你若要在舟山经营长期买卖,那最稳定的便是基建和航运了,我记得之前便与你说过这两门生意,不知你是否有去做过了解?”
>
随着海汉国力和影响力的逐*增强,来自大明的商人最后选择在海汉入籍,这样的事情在过去几*中并不鲜见。但顾虑到自己在大明的根基和利益,入籍的方式倒不一定是这些大商人本人放弃大明国民的身份加入海汉,有很多都是让自己的家人后辈入籍。
这样他们在海汉投资的各种资产和生意,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由“海汉国民”来经营管理,日常会少了许多因为国籍问题而产生的麻烦。
利益上的考量会让这些与海汉有着深度合作关系的富商权贵在大明和海汉两头下注,这样无论哪头出事,他们都能有退路可走。海汉高层对此心知肚明,也不会干涉他们的这种操作,只要这些人能为海汉的发展提供资源,那他们的立场有所摇摆也无关紧要。
而像扬州盐商这种经营特殊行业的商人群体,海汉高层一直都有将其拉拢的意愿,毕竟他们所经营的行业关系到大明的国计民生,如果海汉能够以某种秘密方式介入,那么今后也就能在这个领域对大明社会施加影响,这是依靠传统的军事手段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为徽籍盐商提供军事支持,替他们训练武装人员并向其出售先进武器,这是海汉对其拉拢的第一步。虽然这些服务都收取了极高的费用,但海汉所能提供的这些项目都是卖方市场,就算价格再贵几倍,徽籍盐商为了能够自保,也还是会毫不犹豫地掏钱。
虽然价格极其昂贵,但徽籍盐商很快就会意识到这种投资物有所值,而且天下也只有海汉能够提供这种特殊的军事支持,**其他选项可供选择。
当贸易和军事都与海汉建立起深度合作关系之后,要再进一步拉拢这些扬州盐商就会更加轻松了,到时候转换国籍、联姻这些都是可选的手段。不过元涛这一步是走在了官方的前面,就连军情局都还**做出相关的策划,也算是这趟任务的意外收获了。
不过其实有着类似打算的人并不止见识到金盾实力的戴英达,已经来到舟山有一段时日的马正平,对海汉国的认识显然要比远在扬州的戴英达深刻得多,而他也是早就动了要与海汉进行深度合作的心思。
关于军事训练、军火交易和盐业贸易,这些合作项目都需七大姓共同讨论决定,马正平一人也做不了主。不过这段时间在舟山各地考察,他倒也从各种渠道了解了不少关于外国商人在海汉经营产业的状况,心里当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马正平在舟山圈地修建的商栈,并非属于他个人所有,其费用是由七大姓共同出资,建成之后也将会由各家联合运营。虽然建造过程中会有些油水,但这点钱对马正平来说意义不大,他还不至于要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
真正让马正平有所触动的,便是在接应盐商子弟进入舟山军营训练的过程中与段天成的接触。
马正平一开始是通过织物商人宣向明认识了段天成,后来段天成出任盐商子弟的教官,马正平与其直接接触的机会就多了起来。当他知道段天成也是大明出身,投效海汉从军入伍之后才获得了升迁的机会,心思便开始活络起来。
既然大明汉人可以在海汉做官,那别人能行,马正平认为自家子弟当然也具备这样的资质。所以他对目前在军中受训的马家子弟都作了特别的叮嘱,要求他们尽力学习苦练海汉所传授的军事技能,一定要在这批受训人员中有突出的表现。
马正平认为不管是在任何地方,实力出众的人都会拥有更多的机会,所以他希望自家子弟能够好好把握这次受训的机会,用实力来争取得到海汉军方的重视。到时候他再在段天成这边使点力,或许就能安排几个自家子弟进入海汉军中服役。
自家财力充裕,到时候自然会设法支持这些子弟在海汉军中争取升迁的机会。待过得几*,马家也有几个如段天成这样的海汉军官了,不管是在大明还是在海汉,这都将会是一股强大的助力。
当然这条路或许不会太顺畅,毕竟据他所知,海汉军中的升迁都是要靠军功积累,****鬻爵之类的操作,马家子弟大概也得经历若干次出生入死的作战行动才会爬到有影响力的位置上。所以马正平希望能多安排几个子弟加入海汉军,这样即便过程中有人在战场上折损,至少不会轻易全军覆没。
除此之外,马正平还了解到海汉也会从大明吸收读书人,经过专门培训之后便派到海外做官。不过这种考核据说颇为严格,只会识文断字远远不够,而且有功名的读书人会得到更多优待。
七大姓家境殷实,自然也培养了不少从文的后辈子弟,其中不乏有考取到功名的厉害角色。不过这些有功名在身的人大多都是将自己的前途赌在了大明,希望通过家族的财力在**上谋一个好出路。要是让他们去海外的异国他乡打拼,恐怕十个有九个都会直接否决。
马正平在舟山待了不到一个月,便已经有了大致的规划,要从族人中选拔实力出众的*轻人入籍海汉,或从军或考官,设法进入海汉**长期发展。如果这两条路都不适合的,那便干老本行,经营家族在海汉的产业。
当然在那之前,他首先得在海汉选定能长期经营的产业,把架子搭起来,然后从家族选人过来负责经营。
这天马正平又将段天成和宣向明都请出来吃饭,顺便向他们请教,自己如果要在海汉这边寻一些稳定的产业来经营,应该从哪里下手才好。
马正平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向他们问及类似的事情了,宣向明听了他的意图之后,便立刻回应道:“马兄,你若要在舟山经营长期买卖,那最稳定的便是基建和航运了,我记得之前便与你说过这两门生意,不知你是否有去做过了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