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shuyuedu.com,1627崛起南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西班牙军队在1633年就与海汉军有过正面交手的经验,弗朗西斯上校也很清楚己方的最大短板所在就是武器性能的劣势,他没有冒然让自己指挥的方阵兵团主动出击,只是集结了战斗阵形,在阵地上等待对手推进到近处。而弗朗西斯的倚仗除了阵地上的十六门火炮之外,就是提前构筑好的防御掩体工事了。
按照西班牙方阵原本的战术,其实是没有掩体这一说的,火枪攻远、长矛防近,步兵方阵就应该在不断的推进过程中完成杀敌,而非躲在掩体后面等对手主动来攻。但弗朗西斯很清楚敌军武器的威力,把方阵拉出去对射无异于自杀,还是要尽可能将交战距离拉近,才能有效缩减两军间的战斗力差距。
但这仍然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高桥南当然早就在望远镜里看清了西班牙方阵的部署手段。对此他并没有感到意外,如果西班牙人真把部队拉出来对攻,那高桥南才会怀疑对方指挥官的脑子是不是烧坏了。
对付西班牙人的这种战术,高桥南的手段也很简单粗暴,那就是让炮兵来负责破防的任务。指挥部交给高桥南的炮兵连,就是用来干这种活的。西班牙人搭建的防御工事不过用土包砖石垒起来齐胸高的矮墙掩体,应付火枪射击倒是没问题,但要挡住炮弹却是有些吃力。特别是海汉军中已经开始小批量列装的榴弹炮,对付掩体更是得心应手。
在步兵的掩护之下,炮兵连不急不慢地在距离西班牙阵地约莫一里开外的地方架设起了炮位,炮兵们进行观瞄后算好射击角度,然后进行了一轮校射。虽然校射的几发炮弹无一击中西班牙阵地,但误差已经在可调校的范围内了。
西班牙军官则是带头对海汉军打偏的炮弹作了无情的嘲笑,哪怕他们中不少人其实明白这仅仅只是敌军的试射,真正的炮击可能稍后才会到来,但既然能够起到提整士气的作用,军官们自然也要尽力将这种手段用到极致。
在得到校射结束的报告之后,高桥南便下令立刻开始进攻。当真正的炮击开始之后,西班牙人立刻便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由于海汉榴弹炮的弹道是抛物线,他们所垒起的掩体高度不够,并不能起到完全的遮蔽作用,接连几发炮弹打到了掩体后方的步兵方阵,炸翻了成片的人群。
西班牙人当然也没有干看着,他们的炮兵几乎在同一时刻也发动了对海汉军的炮击,只是射程和准头都差得太远,炮弹根本就打不到海汉的阵地上。不过己方阵地上发出的炮击轰鸣声,多少也能带给普通士兵们一点精神安慰,让他们能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在一味的被动挨打,敌军也同时在承受着己方的炮击。
两边的炮击效果自然是不能同日而语,在西班牙阵中被打得人仰马翻的时候,海汉这边则是风平浪静。这除了高桥南等指挥官的准确判断之外,也得益于冉天禄等情报人员在战前所搜集到的军事情报。关于西班牙守军的武器性能,海汉军方已早有了解,卡准了在其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外结阵,西班牙的火炮打得热闹,却是半点都没伤到海汉军这边,权当是听个响动了。
但弗朗西斯不能一直自欺欺人,再让海汉多炮轰几轮,只怕自己这边的人心就要散了,但要下令方阵部队主动离开掩体前出与对方交战,那就更不科学了,弗朗西斯无奈之下,只能命令方阵向后撤出一段,主动脱离海汉的炮击范围。
饶是弗朗西斯平时对手下的部队操练得勤快,这番冒着炮火的后撤还是不免出现了些许的混乱。特别是由本地土著为主的长矛兵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南洋土著经历的火器战争并不多,对于被敌人炮击的状况更是十分陌生,难免会出现惊恐情绪。如果不是有弗朗西斯的督战队在后面盯着,或许当下就会出现小股逃兵了。
这还好在弗朗西斯几乎没有犹豫不决,一发现战局走势不妙,立刻便下达了后撤的命令,也算是及时止损了。但火炮阵地的后撤可就不是拍拍屁股马上能走的,要先将火炮炮架与马车连接起来,才能用畜力将这些沉重的铁疙瘩拉走,此外还有弹药以及火炮的各种配件需要收拾。但西班牙军各兵种的协调和同步显得不够理想,步兵接到命令就立刻转身往后撤了,而炮兵还在手忙脚乱地收拾摊子。
这样一来,西班牙的火炮阵地就不免被拖在了最后面,而这个变化立刻就被海汉军注意到,然后西班牙炮兵就迎来了从天而降的一波集火打击。
十六门火炮,最终成功从火线撤下来的不过一半人马。弗朗西斯欲哭无泪,损失一些步兵倒也罢了,毕竟训练起来也快,两三个月就足够再练一批人来补充。但炮兵就要麻烦得多,特别是懂得计算弹道和装药量的炮手,更是需要长期的实弹训练和实战经验才能慢慢锻炼出来,这可不是随便挑几个人训练几个月就能胜任。双方这才刚开始接战,弗朗西斯就已经觉得自己有点输不起了。
敌方退,海汉这边自然是毫不客气地压上。高桥南已经让侦骑左右散开,西至海岸线,东至海汉阵地五里之外,监控敌方是否还另外埋伏有伏兵。不过现在看来这份小心也有些多余,西班牙人显然是将主力部队集中在了城南平原,指望着靠自己的步兵方阵来与海汉军周旋。
西班牙军刚稳住阵脚,海汉军已经又压上到了火炮的射程之内。高桥南依然没有急于推进,而是重复了刚才的战术,继续用火炮对西班牙军的阵地进行轰击。而弗朗西斯也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之法,只能接着继续再退。
如此这般一进一退,三次之后,... -->>
西班牙军队在1633年就与海汉军有过正面交手的经验,弗朗西斯上校也很清楚己方的最大短板所在就是武器性能的劣势,他没有冒然让自己指挥的方阵兵团主动出击,只是集结了战斗阵形,在阵地上等待对手推进到近处。而弗朗西斯的倚仗除了阵地上的十六门火炮之外,就是提前构筑好的防御掩体工事了。
按照西班牙方阵原本的战术,其实是没有掩体这一说的,火枪攻远、长矛防近,步兵方阵就应该在不断的推进过程中完成杀敌,而非躲在掩体后面等对手主动来攻。但弗朗西斯很清楚敌军武器的威力,把方阵拉出去对射无异于自杀,还是要尽可能将交战距离拉近,才能有效缩减两军间的战斗力差距。
但这仍然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高桥南当然早就在望远镜里看清了西班牙方阵的部署手段。对此他并没有感到意外,如果西班牙人真把部队拉出来对攻,那高桥南才会怀疑对方指挥官的脑子是不是烧坏了。
对付西班牙人的这种战术,高桥南的手段也很简单粗暴,那就是让炮兵来负责破防的任务。指挥部交给高桥南的炮兵连,就是用来干这种活的。西班牙人搭建的防御工事不过用土包砖石垒起来齐胸高的矮墙掩体,应付火枪射击倒是没问题,但要挡住炮弹却是有些吃力。特别是海汉军中已经开始小批量列装的榴弹炮,对付掩体更是得心应手。
在步兵的掩护之下,炮兵连不急不慢地在距离西班牙阵地约莫一里开外的地方架设起了炮位,炮兵们进行观瞄后算好射击角度,然后进行了一轮校射。虽然校射的几发炮弹无一击中西班牙阵地,但误差已经在可调校的范围内了。
西班牙军官则是带头对海汉军打偏的炮弹作了无情的嘲笑,哪怕他们中不少人其实明白这仅仅只是敌军的试射,真正的炮击可能稍后才会到来,但既然能够起到提整士气的作用,军官们自然也要尽力将这种手段用到极致。
在得到校射结束的报告之后,高桥南便下令立刻开始进攻。当真正的炮击开始之后,西班牙人立刻便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由于海汉榴弹炮的弹道是抛物线,他们所垒起的掩体高度不够,并不能起到完全的遮蔽作用,接连几发炮弹打到了掩体后方的步兵方阵,炸翻了成片的人群。
西班牙人当然也没有干看着,他们的炮兵几乎在同一时刻也发动了对海汉军的炮击,只是射程和准头都差得太远,炮弹根本就打不到海汉的阵地上。不过己方阵地上发出的炮击轰鸣声,多少也能带给普通士兵们一点精神安慰,让他们能意识到自己并不是在一味的被动挨打,敌军也同时在承受着己方的炮击。
两边的炮击效果自然是不能同日而语,在西班牙阵中被打得人仰马翻的时候,海汉这边则是风平浪静。这除了高桥南等指挥官的准确判断之外,也得益于冉天禄等情报人员在战前所搜集到的军事情报。关于西班牙守军的武器性能,海汉军方已早有了解,卡准了在其火炮的有效射程之外结阵,西班牙的火炮打得热闹,却是半点都没伤到海汉军这边,权当是听个响动了。
但弗朗西斯不能一直自欺欺人,再让海汉多炮轰几轮,只怕自己这边的人心就要散了,但要下令方阵部队主动离开掩体前出与对方交战,那就更不科学了,弗朗西斯无奈之下,只能命令方阵向后撤出一段,主动脱离海汉的炮击范围。
饶是弗朗西斯平时对手下的部队操练得勤快,这番冒着炮火的后撤还是不免出现了些许的混乱。特别是由本地土著为主的长矛兵表现得尤为突出,这些南洋土著经历的火器战争并不多,对于被敌人炮击的状况更是十分陌生,难免会出现惊恐情绪。如果不是有弗朗西斯的督战队在后面盯着,或许当下就会出现小股逃兵了。
这还好在弗朗西斯几乎没有犹豫不决,一发现战局走势不妙,立刻便下达了后撤的命令,也算是及时止损了。但火炮阵地的后撤可就不是拍拍屁股马上能走的,要先将火炮炮架与马车连接起来,才能用畜力将这些沉重的铁疙瘩拉走,此外还有弹药以及火炮的各种配件需要收拾。但西班牙军各兵种的协调和同步显得不够理想,步兵接到命令就立刻转身往后撤了,而炮兵还在手忙脚乱地收拾摊子。
这样一来,西班牙的火炮阵地就不免被拖在了最后面,而这个变化立刻就被海汉军注意到,然后西班牙炮兵就迎来了从天而降的一波集火打击。
十六门火炮,最终成功从火线撤下来的不过一半人马。弗朗西斯欲哭无泪,损失一些步兵倒也罢了,毕竟训练起来也快,两三个月就足够再练一批人来补充。但炮兵就要麻烦得多,特别是懂得计算弹道和装药量的炮手,更是需要长期的实弹训练和实战经验才能慢慢锻炼出来,这可不是随便挑几个人训练几个月就能胜任。双方这才刚开始接战,弗朗西斯就已经觉得自己有点输不起了。
敌方退,海汉这边自然是毫不客气地压上。高桥南已经让侦骑左右散开,西至海岸线,东至海汉阵地五里之外,监控敌方是否还另外埋伏有伏兵。不过现在看来这份小心也有些多余,西班牙人显然是将主力部队集中在了城南平原,指望着靠自己的步兵方阵来与海汉军周旋。
西班牙军刚稳住阵脚,海汉军已经又压上到了火炮的射程之内。高桥南依然没有急于推进,而是重复了刚才的战术,继续用火炮对西班牙军的阵地进行轰击。而弗朗西斯也没有找到有效的应对之法,只能接着继续再退。
如此这般一进一退,三次之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