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梳理(23) (2/2)
69中文网 shuyuedu.com,宰执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辽国倾尽所有来铸造火炮,大宋只用一个京师火器局就远远胜出。依照细作的回报,只河北一地所装备的火炮数量,就当得上辽国全国,差距极为明显。
如果只比钢铁、火器,没人能够昧着良心说辽国能胜过大宋。
“邃明。”苏颂又对张璪道,“你兼司群牧,你说说,军中的马匹牲畜,输不输北虏。”
张璪沉默了一下,突然点了点头,像是做出了决定“是否比得上辽人,璪且不知,但比之三十年前,已逾十倍。”
这是所有都堂成员都清楚的,火枪、弹药、甲胄、船只、车辆,任何一种军需物资,大宋的年产量都远在辽国之上。即使是战马,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虽无法与没有精确数据的辽国对比,但比起过去,胜出太多了。
“三十年前,军中马军能有一骡已是万幸,多只有双脚。如今马军,一人双骑都不在少数了。”张璪道,“四处牧监出栏军马,都十倍于旧日,素质更远胜之。”
章惇对苏颂笑道,“这里面,自然学会功劳不小。”
苏颂不客气的点头说“冬日马匹亦有青草吃,辽人做不到,中国能做到,这的确是自然学会的功劳。”
吕嘉问就看着韩冈微微一笑。青储饲料的发明和推广,的确是自然学会的功劳。以青储饲料为代表的各种蓄养技术的革新,使得大宋国中的牲畜,包括马、牛、羊,数量都大量增加。
只听韩冈说道,“昔年十六处牧监如今几乎都已经撤消了,只剩下沙苑、临夏、青海、天山四监,但四处牧监的年出栏量,则是昔年的十倍。熙宁二年,十六处牧监总出栏量才三千余匹,而如今两处牧监则能够达到三万。其中有铲除贪腐积弊的缘故,也有草种、马种改良,同时培育技术大幅改进的缘故,更有新设的临夏、青海、河西三处牧监,总面积数倍于旧日牧监的缘故,旧时最大的沙苑监,如今只充作马种培育之用,大数量的放牧蓄养,都放在其他三处。”
韩冈把牧监如数家珍,张璪就笑道,“玉昆,我看你干脆来兼掌这群牧司好了。”
韩冈笑道“我可是在群牧司中办过差的。”
所有人都知道,他的确是在群牧司中做过,只是时隔多年,还能了解得这么深入,自然不是因为过去的经历。
“此外国中属于私家的马场,大大小小超过三千余处,这些马场遍及天下各路,西达天山,北至雁门,东抵大海,南及滇池。各色马种能够适应军队在不同地域、不同工作的所有需要。”韩冈对张璪道,“我记得枢密院如今每年都会从民间采购三万多匹的军马。”
“最多时曾达到八万。”张璪补充。
韩冈点点头,继续说,“这些采购来的私人马匹,也是用来以补充和更替军中、铁路、邮政上的军马。其作用显而易见,都是能够看到的。”
不用韩冈和张璪多说,在场所有人寻常都有了解。
如此之多的军马数量,使得禁军之中军马退役的年龄降到了九岁,而不是昔年的十四五。军马的体格下限则从四尺一寸,上升到了四尺五寸。当年连牙口都磨平的老马还得驮着骑兵上阵,现在则都是一色的河西良驹。
上等的赛马,尤其是京师大赛马场冠军马的后代,如今是最受辽人喜爱的商品之一。朝廷严禁马种外流,各边州都在严厉打击赛马的走私渠道,但由于利润太高,故而搏命之徒始终难以禁绝。
“宋辽两国之间国力上的差距,只要平常多看看报纸,看看报上罗列的数字,就知道到底有多巨大。”不知不觉,韩冈已经代替了苏颂,开始掌握会议的方向,“但军队战斗力上的差距,之前是谁都不敢保证的。”
“大宋官军虽然南征北战,近二十年来难逢敌手,拓土万里,灭国百十,但与辽国一个等级的敌人,则从来没有遇到过。即使是这些国家之中最为强大的西夏和黑汗,与辽国的差别,不啻天壤。”
“即使是之前与辽国有过一次战争,那也是拼尽了全力才得以将入寇的辽军驱逐出国境,还将家里的瓶瓶罐罐打破了许多。”
“而辽国在此之后,也跟随着大宋进行了军事改革,新成立的神火军经历了更多的战斗,将草原上的部族打得俯首称臣,还征服了日本、高丽,让耶律乙辛这一篡逆之君彻底掌握了辽国,战绩并不逊色于大宋官军。”
韩冈一段话,说得在座都暗暗点头。的确是这样,至少在开战前,辽国的军势依然让人畏惧。
但这一回正式交锋,辽军的底细终于是暴露了出来。
尽管大量使用火器,使得地方上的保甲完全无法与辽国的正军抗衡。但大宋禁军则爆发出来了强大的战斗力,与辽军的交战都保持着相当的胜率。
同时装备了大量火炮的辽军主力,暴露了无法快速突破的缺点,又没能拥有击破棱堡防守的能力,使得辽军甚至无法像过去一样深入河北,只在纵深不及百里的边州中,就耗尽了所有的冲击力。
这些战况,使得都堂对大宋官军充满了信心,即使河东在伏击下的小小挫败,也无法撼动。
如果将这场战争继续下去,或许真的能够实现收复燕云,覆灭辽国的夙愿。名垂青史这四个字,对于大宋帝国的掌控者们来说,比起多少金银财富,都有着更大的诱惑力。
“北虏打过来,杀我人民,劫我家财,我们好不容易守住了,把他们赶回去,这难道就够了吗?照我说,远远不够。”韩冈板起的脸,刚硬严毅,“九世犹可复仇乎?虽百世亦可。中国与北虏之仇,岂有百世,就在昨日啊!”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r /> 辽国倾尽所有来铸造火炮,大宋只用一个京师火器局就远远胜出。依照细作的回报,只河北一地所装备的火炮数量,就当得上辽国全国,差距极为明显。
如果只比钢铁、火器,没人能够昧着良心说辽国能胜过大宋。
“邃明。”苏颂又对张璪道,“你兼司群牧,你说说,军中的马匹牲畜,输不输北虏。”
张璪沉默了一下,突然点了点头,像是做出了决定“是否比得上辽人,璪且不知,但比之三十年前,已逾十倍。”
这是所有都堂成员都清楚的,火枪、弹药、甲胄、船只、车辆,任何一种军需物资,大宋的年产量都远在辽国之上。即使是战马,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虽无法与没有精确数据的辽国对比,但比起过去,胜出太多了。
“三十年前,军中马军能有一骡已是万幸,多只有双脚。如今马军,一人双骑都不在少数了。”张璪道,“四处牧监出栏军马,都十倍于旧日,素质更远胜之。”
章惇对苏颂笑道,“这里面,自然学会功劳不小。”
苏颂不客气的点头说“冬日马匹亦有青草吃,辽人做不到,中国能做到,这的确是自然学会的功劳。”
吕嘉问就看着韩冈微微一笑。青储饲料的发明和推广,的确是自然学会的功劳。以青储饲料为代表的各种蓄养技术的革新,使得大宋国中的牲畜,包括马、牛、羊,数量都大量增加。
只听韩冈说道,“昔年十六处牧监如今几乎都已经撤消了,只剩下沙苑、临夏、青海、天山四监,但四处牧监的年出栏量,则是昔年的十倍。熙宁二年,十六处牧监总出栏量才三千余匹,而如今两处牧监则能够达到三万。其中有铲除贪腐积弊的缘故,也有草种、马种改良,同时培育技术大幅改进的缘故,更有新设的临夏、青海、河西三处牧监,总面积数倍于旧日牧监的缘故,旧时最大的沙苑监,如今只充作马种培育之用,大数量的放牧蓄养,都放在其他三处。”
韩冈把牧监如数家珍,张璪就笑道,“玉昆,我看你干脆来兼掌这群牧司好了。”
韩冈笑道“我可是在群牧司中办过差的。”
所有人都知道,他的确是在群牧司中做过,只是时隔多年,还能了解得这么深入,自然不是因为过去的经历。
“此外国中属于私家的马场,大大小小超过三千余处,这些马场遍及天下各路,西达天山,北至雁门,东抵大海,南及滇池。各色马种能够适应军队在不同地域、不同工作的所有需要。”韩冈对张璪道,“我记得枢密院如今每年都会从民间采购三万多匹的军马。”
“最多时曾达到八万。”张璪补充。
韩冈点点头,继续说,“这些采购来的私人马匹,也是用来以补充和更替军中、铁路、邮政上的军马。其作用显而易见,都是能够看到的。”
不用韩冈和张璪多说,在场所有人寻常都有了解。
如此之多的军马数量,使得禁军之中军马退役的年龄降到了九岁,而不是昔年的十四五。军马的体格下限则从四尺一寸,上升到了四尺五寸。当年连牙口都磨平的老马还得驮着骑兵上阵,现在则都是一色的河西良驹。
上等的赛马,尤其是京师大赛马场冠军马的后代,如今是最受辽人喜爱的商品之一。朝廷严禁马种外流,各边州都在严厉打击赛马的走私渠道,但由于利润太高,故而搏命之徒始终难以禁绝。
“宋辽两国之间国力上的差距,只要平常多看看报纸,看看报上罗列的数字,就知道到底有多巨大。”不知不觉,韩冈已经代替了苏颂,开始掌握会议的方向,“但军队战斗力上的差距,之前是谁都不敢保证的。”
“大宋官军虽然南征北战,近二十年来难逢敌手,拓土万里,灭国百十,但与辽国一个等级的敌人,则从来没有遇到过。即使是这些国家之中最为强大的西夏和黑汗,与辽国的差别,不啻天壤。”
“即使是之前与辽国有过一次战争,那也是拼尽了全力才得以将入寇的辽军驱逐出国境,还将家里的瓶瓶罐罐打破了许多。”
“而辽国在此之后,也跟随着大宋进行了军事改革,新成立的神火军经历了更多的战斗,将草原上的部族打得俯首称臣,还征服了日本、高丽,让耶律乙辛这一篡逆之君彻底掌握了辽国,战绩并不逊色于大宋官军。”
韩冈一段话,说得在座都暗暗点头。的确是这样,至少在开战前,辽国的军势依然让人畏惧。
但这一回正式交锋,辽军的底细终于是暴露了出来。
尽管大量使用火器,使得地方上的保甲完全无法与辽国的正军抗衡。但大宋禁军则爆发出来了强大的战斗力,与辽军的交战都保持着相当的胜率。
同时装备了大量火炮的辽军主力,暴露了无法快速突破的缺点,又没能拥有击破棱堡防守的能力,使得辽军甚至无法像过去一样深入河北,只在纵深不及百里的边州中,就耗尽了所有的冲击力。
这些战况,使得都堂对大宋官军充满了信心,即使河东在伏击下的小小挫败,也无法撼动。
如果将这场战争继续下去,或许真的能够实现收复燕云,覆灭辽国的夙愿。名垂青史这四个字,对于大宋帝国的掌控者们来说,比起多少金银财富,都有着更大的诱惑力。
“北虏打过来,杀我人民,劫我家财,我们好不容易守住了,把他们赶回去,这难道就够了吗?照我说,远远不够。”韩冈板起的脸,刚硬严毅,“九世犹可复仇乎?虽百世亦可。中国与北虏之仇,岂有百世,就在昨日啊!”
手机用户请浏览m.69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