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shuyuedu.com,闲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儿,若说欢场相逢、逢场作戏倒有可能,结为兄妹倒挺稀罕。
苏二娘的义兄便自我介绍,他也姓苏,排行老大,乡里人家起名挺随意,老大便叫大郎。当年从南边带着货物随商队来京,没想到半途船翻了,同船的都死了,他侥幸活了下来,货物和钱款却全没了,连归家的路钱都没有。想到家中妻儿还盼着他赚钱回去,苏大郎心中苦不堪言。
他就在此时遇到了出城祭拜亡母的苏二娘。
苏二娘听了他的遭遇,又知晓他也姓苏,便给了他路钱和本钱,说是五百年前可能是一家,让他在京里办点走俏的货物回乡卖,兴许也能赚上一笔,不算白走这一趟。苏大郎自是感激不已,再三推拒后才收下钱买了货物运回南边。
都说赶得好不如赶得巧,那年他挑的货都是南边紧缺的,当真大赚了一笔!他回家与妻子提及此事,妻子是个明事理的,没上赶着拈酸吃醋,而是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一定要回报人家的恩情。
一来二去,苏大郎便与苏二娘成了结义兄妹。苏二娘也是南边的人,苏大郎在家乡买山种茶之后每年都会早早上京把春茶送来给苏二娘,并不贵重,聊以慰藉苏二娘的思乡之情。
想把这茶销出去还是苏二娘先动的念头,这几年他们兄妹俩都在想办法,只可惜始终收效甚微。
李元婴听完苏大郎的叙述虽觉得没想象中那么跌宕起伏,却也挺满足。他想了想,对苏大郎说道:“这茶是好的,只是旁人还不知它的好处,看它绿汪汪的便不想喝。你们想往外卖就得想想,它真正的好处是什么?旁人为什么不和白水不喝酒,偏来喝你这茶汤?”
苏大郎原本见李元婴年纪实在有些小,心里已没抱什么希望,听他这么一说倒是来了精神。他如数家珍地给李元婴说起茶的好处来:“这茶喝了提神解乏不说,若是酒肉吃多了还可以醒酒解腻,每日吃上一碗,整个人都会轻快许多。”
李元婴道:“你这次来京带了多少茶?”
苏大郎说:“不多,只有五百来斤。”
“够了。”李元婴与苏大郎商量,“我接下来有许多要用钱的地方,我有两个合作的方法,你听听看觉得选哪个好。”
苏大郎一听,坐直了身体作出洗耳恭听的姿态。
李元婴道:“其一,你按市价把茶全卖我,价钱方面我绝不叫你吃亏;其二,我出销茶的主意、销茶的路子,你去办妥,回头我们一人一半把赚的钱对半分了。”
苏大郎听完,一下子明白过来:第一个法子是一锤子买卖,把茶卖给李元婴就没他什么事了;第二个法子是真正的合作,他可以借用李元婴的名头和人脉,只是要把利润分一半给李元婴。
苏大郎仅思量片刻,便道:“我选第二个。”他又不是只有五百斤茶,若不打通销路,往后他的茶该卖不出好价钱还是卖不出好价钱。
李元婴听苏大郎爽快应了,对他的印象很不错,拉着他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地交待一番。
接下来好些天里,苏大郎着人将茶叶分为数等,最好的一批尽数留给李元婴自己喝,只匀出几斤拿来当“茶王”卖。次一等的也一斤一斤地分好,按两算给它们用纸做的小包装包起来,外头再配上精美的盒子。
包装的盒子也很讲究,跟着茶叶分了等,银的、木的、陶的、纸的。
这样一细分,能往外卖的竟有四百多盒!
虽说光是捣鼓这包装就费了不少功夫,苏大郎忙活完以后再看那一排排整齐垒好的茶却颇有成就感,感觉这和自己运来的两箱子茶叶完全不是一样东西了!
有了亮眼的包装,还得有销路。
李元婴一琢磨,最近朝中有个热闹事:党仁弘回京献俘。党仁弘是李二陛下的心腹爱将与少年好友,这次他被派去南边解决罗窦反獠,痛快地把罗窦反獠拿下,俘虏了七千余人。七千人搁哪儿都不是小数目,又都是青壮之年的男丁,安排去垦荒地也好,修路造桥也好,都能解决一下各地缺人的情况。
李二陛下一高兴,肯定又要大宴群臣。李元婴自然可以一个个找过去,寻几个朝中重臣来当活广告,可他嫌弃那样效果来得太慢,不如一次性来个大推广,趁着这场大宴直接把茶叶给推起来!
李元婴愉快地欣赏完茶叶雅致漂亮的新包装,满意地带上一盒茶叶溜达去孙思邈的“千金堂”那边,邀孙思邈一起品茶。
既然苏大郎说这茶叶有那么多好处,李元婴自然不能不好好利用一番。论起评判某样入口的东西对身体有没有益处,谁能比孙思邈更权威?老神医都说好,那就一定好!
儿,若说欢场相逢、逢场作戏倒有可能,结为兄妹倒挺稀罕。
苏二娘的义兄便自我介绍,他也姓苏,排行老大,乡里人家起名挺随意,老大便叫大郎。当年从南边带着货物随商队来京,没想到半途船翻了,同船的都死了,他侥幸活了下来,货物和钱款却全没了,连归家的路钱都没有。想到家中妻儿还盼着他赚钱回去,苏大郎心中苦不堪言。
他就在此时遇到了出城祭拜亡母的苏二娘。
苏二娘听了他的遭遇,又知晓他也姓苏,便给了他路钱和本钱,说是五百年前可能是一家,让他在京里办点走俏的货物回乡卖,兴许也能赚上一笔,不算白走这一趟。苏大郎自是感激不已,再三推拒后才收下钱买了货物运回南边。
都说赶得好不如赶得巧,那年他挑的货都是南边紧缺的,当真大赚了一笔!他回家与妻子提及此事,妻子是个明事理的,没上赶着拈酸吃醋,而是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一定要回报人家的恩情。
一来二去,苏大郎便与苏二娘成了结义兄妹。苏二娘也是南边的人,苏大郎在家乡买山种茶之后每年都会早早上京把春茶送来给苏二娘,并不贵重,聊以慰藉苏二娘的思乡之情。
想把这茶销出去还是苏二娘先动的念头,这几年他们兄妹俩都在想办法,只可惜始终收效甚微。
李元婴听完苏大郎的叙述虽觉得没想象中那么跌宕起伏,却也挺满足。他想了想,对苏大郎说道:“这茶是好的,只是旁人还不知它的好处,看它绿汪汪的便不想喝。你们想往外卖就得想想,它真正的好处是什么?旁人为什么不和白水不喝酒,偏来喝你这茶汤?”
苏大郎原本见李元婴年纪实在有些小,心里已没抱什么希望,听他这么一说倒是来了精神。他如数家珍地给李元婴说起茶的好处来:“这茶喝了提神解乏不说,若是酒肉吃多了还可以醒酒解腻,每日吃上一碗,整个人都会轻快许多。”
李元婴道:“你这次来京带了多少茶?”
苏大郎说:“不多,只有五百来斤。”
“够了。”李元婴与苏大郎商量,“我接下来有许多要用钱的地方,我有两个合作的方法,你听听看觉得选哪个好。”
苏大郎一听,坐直了身体作出洗耳恭听的姿态。
李元婴道:“其一,你按市价把茶全卖我,价钱方面我绝不叫你吃亏;其二,我出销茶的主意、销茶的路子,你去办妥,回头我们一人一半把赚的钱对半分了。”
苏大郎听完,一下子明白过来:第一个法子是一锤子买卖,把茶卖给李元婴就没他什么事了;第二个法子是真正的合作,他可以借用李元婴的名头和人脉,只是要把利润分一半给李元婴。
苏大郎仅思量片刻,便道:“我选第二个。”他又不是只有五百斤茶,若不打通销路,往后他的茶该卖不出好价钱还是卖不出好价钱。
李元婴听苏大郎爽快应了,对他的印象很不错,拉着他如此这般如此这般地交待一番。
接下来好些天里,苏大郎着人将茶叶分为数等,最好的一批尽数留给李元婴自己喝,只匀出几斤拿来当“茶王”卖。次一等的也一斤一斤地分好,按两算给它们用纸做的小包装包起来,外头再配上精美的盒子。
包装的盒子也很讲究,跟着茶叶分了等,银的、木的、陶的、纸的。
这样一细分,能往外卖的竟有四百多盒!
虽说光是捣鼓这包装就费了不少功夫,苏大郎忙活完以后再看那一排排整齐垒好的茶却颇有成就感,感觉这和自己运来的两箱子茶叶完全不是一样东西了!
有了亮眼的包装,还得有销路。
李元婴一琢磨,最近朝中有个热闹事:党仁弘回京献俘。党仁弘是李二陛下的心腹爱将与少年好友,这次他被派去南边解决罗窦反獠,痛快地把罗窦反獠拿下,俘虏了七千余人。七千人搁哪儿都不是小数目,又都是青壮之年的男丁,安排去垦荒地也好,修路造桥也好,都能解决一下各地缺人的情况。
李二陛下一高兴,肯定又要大宴群臣。李元婴自然可以一个个找过去,寻几个朝中重臣来当活广告,可他嫌弃那样效果来得太慢,不如一次性来个大推广,趁着这场大宴直接把茶叶给推起来!
李元婴愉快地欣赏完茶叶雅致漂亮的新包装,满意地带上一盒茶叶溜达去孙思邈的“千金堂”那边,邀孙思邈一起品茶。
既然苏大郎说这茶叶有那么多好处,李元婴自然不能不好好利用一番。论起评判某样入口的东西对身体有没有益处,谁能比孙思邈更权威?老神医都说好,那就一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