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shuyuedu.com,韩四当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虎子急匆匆回到州衙,见老爷不在只能跟杨师爷和趴在榻上一边养伤一边看往来公文的胡师爷禀报。
两位师爷跟徐瀛一样最担心的是太平贼匪,最不放心的便是眼前唯一能迟滞贼匪的韩秀峰。得知韩秀峰在这个十万火急关头竟为了见一个书生不及时来州衙,二人顿生疑窦,当即差人去打探那个书生到底是何方神圣。
泰州城本就不大,并且这些天为防范奸细不但清保甲、查宿夜,还派了一百多个衙役在城内城外盘查留意可疑之人,不一会儿就打探清楚了。
杨师爷怎么也没想到仪真吴家的人竟来了泰州,甚至就租住在州衙边上,更没想到韩秀峰一个捐纳出身的州同竟与湖广总督吴文镕、四川盐茶道吴文锡也有关系,不禁回头苦笑道:“胡兄,我终于晓得姓韩的为何敢打你的板子了。”
胡耀柏同样没想到韩秀峰的来头竟如此之大,背景如此之深,苦着脸道:“这顿板子挨得还真不怨。”
虎子心里同样七上八下,又愁眉苦脸地说:“杨先生,胡先生,韩老爷跟仪真吴家有交情的事,其实衙门里好多晓得,只是我们一直没想起来问。”
“好多人晓得?”
“张老爷晓得,九房书吏和那几班衙役也个个晓得。”
“他们怎晓得的?”杨师爷下意识问。
“年前韩老爷来泰州上任,制台衙门的公文早到了,韩老爷却迟迟没到,后来才晓得他先去了趟仪真,先去拜见吴家的两位族老,好像是年前被夺职的那个仪真县太爷陪他一道去的。”
“他一个四川人,怎么跟仪真吴家搭上关系的?”杨师爷喃喃地说。
“小的打听过,韩老爷来江苏前在京城做过重庆会馆的馆长,我跟老爷在京城时也住过会馆,不过住的是湖广会馆。会馆的江馆长虽不是官老爷,但在京城说话比一般的官老爷都好使。”虎子顿了顿,又说道:“韩老爷做过重庆会馆的馆长,一定跟我们湖广会馆的江馆长一样认得好多大人。”
胡耀柏反应过来,不禁抬头道:“杨兄,吴道台不是在四川为官吗,这么一说他认得吴道台再正常不过。”
“会馆馆长可不是谁都能做的,如果没猜错仪真吴家也好,杨文定、祁宿藻也罢,都只是冰山一角。他在京城结交的达官贵人,恐怕比东翁的同窗同年还要多。”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虎子,赶紧去跟老爷禀报。”
“我走了,韩老爷等会儿过来怎么办?”
“衙门里又不光你一个人,赶紧去禀报,这边有我们呢。”
“哦,小的这就去。”
……
虎子前脚刚走,韩秀峰后脚便到了。
平日里深居简出的杨师爷亲自出迎,在二堂寒暄了近一炷香功夫,才陪着韩秀峰一起赶到州城东南角的望海楼。
望海楼是城里最高的楼宇,相传初建于宋代,不过当时并不叫望海楼,而叫海阳楼。陆游、范仲淹、欧阳修、岳飞、孔尚任等先贤都来过,被誉为“江淮第一楼”。跟武昌的黄鹤楼一样屡毁屡起,大多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
从宋代初建到明代重修,望海楼的具体变迁很多人已说不清楚,只晓得前明州守鲍龙重建并命名望海楼。康熙年间重修,改称靖海楼。嘉庆年间因损毁严重又拆而重建,更名鸣凤楼。尽管数次更名,但人们还是习惯称它“望海楼”。
韩秀峰路过好几次,却是头一次来。
在杨师爷的陪同下拾阶而上,看着墙上历代文人登临此楼留下的诗文,不知不觉就爬到了楼上,只见徐瀛站在举着一只精美的窥筒(单筒望远镜)远眺。
“秀峰拜见徐老爷!”
“... -->>
虎子急匆匆回到州衙,见老爷不在只能跟杨师爷和趴在榻上一边养伤一边看往来公文的胡师爷禀报。
两位师爷跟徐瀛一样最担心的是太平贼匪,最不放心的便是眼前唯一能迟滞贼匪的韩秀峰。得知韩秀峰在这个十万火急关头竟为了见一个书生不及时来州衙,二人顿生疑窦,当即差人去打探那个书生到底是何方神圣。
泰州城本就不大,并且这些天为防范奸细不但清保甲、查宿夜,还派了一百多个衙役在城内城外盘查留意可疑之人,不一会儿就打探清楚了。
杨师爷怎么也没想到仪真吴家的人竟来了泰州,甚至就租住在州衙边上,更没想到韩秀峰一个捐纳出身的州同竟与湖广总督吴文镕、四川盐茶道吴文锡也有关系,不禁回头苦笑道:“胡兄,我终于晓得姓韩的为何敢打你的板子了。”
胡耀柏同样没想到韩秀峰的来头竟如此之大,背景如此之深,苦着脸道:“这顿板子挨得还真不怨。”
虎子心里同样七上八下,又愁眉苦脸地说:“杨先生,胡先生,韩老爷跟仪真吴家有交情的事,其实衙门里好多晓得,只是我们一直没想起来问。”
“好多人晓得?”
“张老爷晓得,九房书吏和那几班衙役也个个晓得。”
“他们怎晓得的?”杨师爷下意识问。
“年前韩老爷来泰州上任,制台衙门的公文早到了,韩老爷却迟迟没到,后来才晓得他先去了趟仪真,先去拜见吴家的两位族老,好像是年前被夺职的那个仪真县太爷陪他一道去的。”
“他一个四川人,怎么跟仪真吴家搭上关系的?”杨师爷喃喃地说。
“小的打听过,韩老爷来江苏前在京城做过重庆会馆的馆长,我跟老爷在京城时也住过会馆,不过住的是湖广会馆。会馆的江馆长虽不是官老爷,但在京城说话比一般的官老爷都好使。”虎子顿了顿,又说道:“韩老爷做过重庆会馆的馆长,一定跟我们湖广会馆的江馆长一样认得好多大人。”
胡耀柏反应过来,不禁抬头道:“杨兄,吴道台不是在四川为官吗,这么一说他认得吴道台再正常不过。”
“会馆馆长可不是谁都能做的,如果没猜错仪真吴家也好,杨文定、祁宿藻也罢,都只是冰山一角。他在京城结交的达官贵人,恐怕比东翁的同窗同年还要多。”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虎子,赶紧去跟老爷禀报。”
“我走了,韩老爷等会儿过来怎么办?”
“衙门里又不光你一个人,赶紧去禀报,这边有我们呢。”
“哦,小的这就去。”
……
虎子前脚刚走,韩秀峰后脚便到了。
平日里深居简出的杨师爷亲自出迎,在二堂寒暄了近一炷香功夫,才陪着韩秀峰一起赶到州城东南角的望海楼。
望海楼是城里最高的楼宇,相传初建于宋代,不过当时并不叫望海楼,而叫海阳楼。陆游、范仲淹、欧阳修、岳飞、孔尚任等先贤都来过,被誉为“江淮第一楼”。跟武昌的黄鹤楼一样屡毁屡起,大多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
从宋代初建到明代重修,望海楼的具体变迁很多人已说不清楚,只晓得前明州守鲍龙重建并命名望海楼。康熙年间重修,改称靖海楼。嘉庆年间因损毁严重又拆而重建,更名鸣凤楼。尽管数次更名,但人们还是习惯称它“望海楼”。
韩秀峰路过好几次,却是头一次来。
在杨师爷的陪同下拾阶而上,看着墙上历代文人登临此楼留下的诗文,不知不觉就爬到了楼上,只见徐瀛站在举着一只精美的窥筒(单筒望远镜)远眺。
“秀峰拜见徐老爷!”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