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shuyuedu.com,重生南非当警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防线,向南从多瑙河方向突围,在成功渡河之后,顺利向南部非洲远征军投降。
其余守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俄罗斯军队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德军要突围,毫无准备,措手不及下,确实有一部分德军冲出包围圈。
代价当然也巨大,德军第8骑兵师在突入到维也纳大街的时候,遭到俄罗斯军队迎头痛击,师长和参谋长当场阵亡,仅在维也纳大街,就有大约800名德军战死。
党卫军第22骑兵师在通过“血之领土”广场的时候,马上被俄罗斯军队发现,俄罗斯军队立即使用照明弹,空旷的广场上,积雪还没有融化,灰色制服的德军官兵完全暴露。
这种环境下,俄罗斯军队的勃勃沙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威力,师长奥古斯特·泽亨德被流弹击中当场阵亡,第22骑兵师以近1500人为代价终于穿过广场。
连场血战的第22骑兵师并没有逃出生天,他们在冲出城区后,遭遇到最大的障碍。
这个障碍不是俄罗斯人造成的,而是德军自己造成的。
为了阻止俄罗斯军队的重型坦克,德军在佩斯周边挖了很多既宽且深的反坦克战壕,这些反坦克战壕在这几个月的战斗中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现在却成为阻挡德军逃亡的最大障碍。
第22骑兵师抵达反坦克战壕时,俄罗斯军队已经做好了准备。
几天前,德军还曾利用反坦克战壕,好整以暇等待俄罗斯军队的进攻,给俄罗斯军队制造巨大杀伤。
现在形势完全逆转,俄罗斯军队防守,德军主动进攻。
俄罗斯军队在进攻的时候,拥有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帮助,火力优势巨大。
德军在突围的时候,为了尽可能跑得更快,主动丢弃了所有重武器,随身携带的手榴弹和子弹都不多。
于是德军迎来的就是一场残酷的血腥绞杀。
第22骑兵师是党卫军,这成为第22骑兵师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
在东部战场,俄罗斯人一般把德国“党卫军、盖世太保、坦克兵和宪兵”称为“走狗”,只要这些人一旦被俘,就会立刻被枪决。
第22骑兵师的残余官兵也知道,即便投降,俄罗斯人也不会放过他们。
战斗随即爆发。
骑兵师是有马的,正常清苦下速度比较快,翻越反坦克战壕的时候就力不从心,很多官兵就下马步行作战。
连续多日的大雪,地面积雪厚达一米,第22骑兵师的残余官兵在厚厚的积雪上步履维艰,俄罗斯官兵就像打靶一样,战斗进行的轻松愉快。
短短二十分钟,就有超过2000人战死。
大约半个小时后,一支追击的俄罗斯军队从后方向第22骑兵师的残兵发起进攻,战斗到清晨才完全结束,俄罗斯人挖了两个大坑,一个用来埋葬匈牙利人,一个用来埋葬军马和德军的尸体。
没错,俄罗斯人将德军和军马的尸体混在一起,封土之前还泼上汽油焚烧。
这确实是俄罗斯人的风格。
全军覆没的不止第8骑兵师和第22骑兵师,俄罗斯军队在审讯投降的匈牙利俘虏之后,全面知晓德军的突围计划,在突围行动发起的两个小时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对俄罗斯军队的布置进行调整,这时候马利诺夫斯基下达的命令是全歼所有德军,不能放走一个德国人。
俄罗斯军队在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指挥下,对突围德军进行围追堵截。
其他方向的俄罗斯军队加紧进攻,对城内的残余德军进行清剿。
守军司令维登布鲁赫党卫军上将很倒霉,他在突围行动发起后,和参谋军官沿下水道逃到俄罗斯军队防线后大约一公里的一栋别墅内。
这并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很快俄罗斯军队就发现了维登布鲁赫上将。
维登布鲁赫上将并没有军事会议上表现出来的那么坚强,只进行了微弱的抵抗,就主动投降。
据说维登布鲁赫被带到马利诺夫斯基元帅面前时,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无比痛恨的说:如果我不是得到了莫斯科的直接命令,我会为了你给我们带来的所有麻烦和损失,把你吊死在布达城堡的中央广场——
大胡子并不想要维登布鲁赫的命,他命令马利诺夫斯基要活捉维登布鲁赫,毕竟党卫军上将还是很有宣传价值的。
其他德军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1名匈牙利中尉带领着十几名匈牙利士兵和4名党卫军士兵逃出了包围圈,他们沿铁路一直向上,试图穿越斯瓦比亚山,在途中却遭到俄罗斯军队的伏击,全部被俘。
4名党卫军士兵立刻被扒成裸体枪毙,剩下的匈牙利人俄罗斯人保证将协助他们的围捕行动,才勉强保住性命。
一支大约4000人的德军部队也冲出了包围圈,但是他们的运气不好,要兜一个圈子,绕过俄罗斯军队的防线,才能前往维也纳。
这支德军遭到无数俄罗斯军队的疯狂绞杀,只有大约200人成功活了下来。
关于突围之夜的损失,只到半个月之后才有一个大概的数字。
维登布鲁赫决定突围的时候,佩斯要塞有大约7.8万守军,其中德军大约4.5万人。
根据德军的统计,只有785人突围成功,其余四万多人全部在佩斯丧命。
这些数据跟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上报的数据对不上,马利诺夫斯基在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声称佩斯有十八万守军。
十八万对八万,整整少了十万人,为了让数据变得更整齐,马利诺夫斯基在佩斯城内的战斗结束后,大肆抓捕匈牙利人,给他们换上德军服装,当成德军战俘押送回俄罗斯。
整个佩斯战役期间,平民伤亡的数字在八万人左右。
另外还有大约五万匈牙利妇女遭到侮辱。
这些当然就不会体现在战报中了。
的防线,向南从多瑙河方向突围,在成功渡河之后,顺利向南部非洲远征军投降。
其余守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俄罗斯军队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德军要突围,毫无准备,措手不及下,确实有一部分德军冲出包围圈。
代价当然也巨大,德军第8骑兵师在突入到维也纳大街的时候,遭到俄罗斯军队迎头痛击,师长和参谋长当场阵亡,仅在维也纳大街,就有大约800名德军战死。
党卫军第22骑兵师在通过“血之领土”广场的时候,马上被俄罗斯军队发现,俄罗斯军队立即使用照明弹,空旷的广场上,积雪还没有融化,灰色制服的德军官兵完全暴露。
这种环境下,俄罗斯军队的勃勃沙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威力,师长奥古斯特·泽亨德被流弹击中当场阵亡,第22骑兵师以近1500人为代价终于穿过广场。
连场血战的第22骑兵师并没有逃出生天,他们在冲出城区后,遭遇到最大的障碍。
这个障碍不是俄罗斯人造成的,而是德军自己造成的。
为了阻止俄罗斯军队的重型坦克,德军在佩斯周边挖了很多既宽且深的反坦克战壕,这些反坦克战壕在这几个月的战斗中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现在却成为阻挡德军逃亡的最大障碍。
第22骑兵师抵达反坦克战壕时,俄罗斯军队已经做好了准备。
几天前,德军还曾利用反坦克战壕,好整以暇等待俄罗斯军队的进攻,给俄罗斯军队制造巨大杀伤。
现在形势完全逆转,俄罗斯军队防守,德军主动进攻。
俄罗斯军队在进攻的时候,拥有坦克和自行火炮的帮助,火力优势巨大。
德军在突围的时候,为了尽可能跑得更快,主动丢弃了所有重武器,随身携带的手榴弹和子弹都不多。
于是德军迎来的就是一场残酷的血腥绞杀。
第22骑兵师是党卫军,这成为第22骑兵师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
在东部战场,俄罗斯人一般把德国“党卫军、盖世太保、坦克兵和宪兵”称为“走狗”,只要这些人一旦被俘,就会立刻被枪决。
第22骑兵师的残余官兵也知道,即便投降,俄罗斯人也不会放过他们。
战斗随即爆发。
骑兵师是有马的,正常清苦下速度比较快,翻越反坦克战壕的时候就力不从心,很多官兵就下马步行作战。
连续多日的大雪,地面积雪厚达一米,第22骑兵师的残余官兵在厚厚的积雪上步履维艰,俄罗斯官兵就像打靶一样,战斗进行的轻松愉快。
短短二十分钟,就有超过2000人战死。
大约半个小时后,一支追击的俄罗斯军队从后方向第22骑兵师的残兵发起进攻,战斗到清晨才完全结束,俄罗斯人挖了两个大坑,一个用来埋葬匈牙利人,一个用来埋葬军马和德军的尸体。
没错,俄罗斯人将德军和军马的尸体混在一起,封土之前还泼上汽油焚烧。
这确实是俄罗斯人的风格。
全军覆没的不止第8骑兵师和第22骑兵师,俄罗斯军队在审讯投降的匈牙利俘虏之后,全面知晓德军的突围计划,在突围行动发起的两个小时后,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对俄罗斯军队的布置进行调整,这时候马利诺夫斯基下达的命令是全歼所有德军,不能放走一个德国人。
俄罗斯军队在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的指挥下,对突围德军进行围追堵截。
其他方向的俄罗斯军队加紧进攻,对城内的残余德军进行清剿。
守军司令维登布鲁赫党卫军上将很倒霉,他在突围行动发起后,和参谋军官沿下水道逃到俄罗斯军队防线后大约一公里的一栋别墅内。
这并不是一个安全的地方,很快俄罗斯军队就发现了维登布鲁赫上将。
维登布鲁赫上将并没有军事会议上表现出来的那么坚强,只进行了微弱的抵抗,就主动投降。
据说维登布鲁赫被带到马利诺夫斯基元帅面前时,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无比痛恨的说:如果我不是得到了莫斯科的直接命令,我会为了你给我们带来的所有麻烦和损失,把你吊死在布达城堡的中央广场——
大胡子并不想要维登布鲁赫的命,他命令马利诺夫斯基要活捉维登布鲁赫,毕竟党卫军上将还是很有宣传价值的。
其他德军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1名匈牙利中尉带领着十几名匈牙利士兵和4名党卫军士兵逃出了包围圈,他们沿铁路一直向上,试图穿越斯瓦比亚山,在途中却遭到俄罗斯军队的伏击,全部被俘。
4名党卫军士兵立刻被扒成裸体枪毙,剩下的匈牙利人俄罗斯人保证将协助他们的围捕行动,才勉强保住性命。
一支大约4000人的德军部队也冲出了包围圈,但是他们的运气不好,要兜一个圈子,绕过俄罗斯军队的防线,才能前往维也纳。
这支德军遭到无数俄罗斯军队的疯狂绞杀,只有大约200人成功活了下来。
关于突围之夜的损失,只到半个月之后才有一个大概的数字。
维登布鲁赫决定突围的时候,佩斯要塞有大约7.8万守军,其中德军大约4.5万人。
根据德军的统计,只有785人突围成功,其余四万多人全部在佩斯丧命。
这些数据跟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上报的数据对不上,马利诺夫斯基在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后,声称佩斯有十八万守军。
十八万对八万,整整少了十万人,为了让数据变得更整齐,马利诺夫斯基在佩斯城内的战斗结束后,大肆抓捕匈牙利人,给他们换上德军服装,当成德军战俘押送回俄罗斯。
整个佩斯战役期间,平民伤亡的数字在八万人左右。
另外还有大约五万匈牙利妇女遭到侮辱。
这些当然就不会体现在战报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