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中文网 shuyuedu.com,明统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 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一把火(万字大章)
在东宫里休息了几天之后朱厚照不得已离开了温柔乡,没办法,孝宗现在不管事了,总不能一直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内阁来处理吧,那样的话还要皇室干嘛。最后只能朱厚照这个太子上了。
不过此时孝宗即将退位而朱厚照将提前即位的事情几乎已经成了定局了,几天来孝宗每天虽说都是以休息为主,但是有时候闲了孝宗也会召集几个大臣和他们商量一下关于自己提前退位的事情,今天召集几个大臣,明天再召集几个大臣,几天下来朝中的大臣都被孝宗召见了个遍,基本上关于自己退位的事情孝宗已经和朝中的大臣达成了共识。和大臣们达成共识之后孝宗便正式把这件事宣告了出去,一方面是为了看一下天下百姓的反映,另一方面是想看一下又有哪个藩王会趁机不老实了。
朱厚照现在和三位内阁大臣的关系看起来一切正常,但是只有当事人才知道这只不过是表面想象而已。对刘健三人特别是李东阳来说,他们不会认为朱厚照对他们一点意见都没有,表面上看起来朱厚照似乎没有因此记恨他们,但是往往越是这样就说明朱厚照越是对他们记恨,只不过是现在朱厚照还没有准备好而已。所以三人在朱厚照面前也开始变得小心谨慎了起来了。
而朱厚照呢,事实上他也的确在寻找机会来敲打一下这三位大臣。他要告诉三位内阁大臣,同时也是要告诉全天下人他朱厚照在战场上是一只凶猛的猛虎在朝堂上同样是一只凶猛的猛虎而不是一只温顺的绵羊。依照正常人的思维,李东阳他们出面劝阻孝宗不要现在把皇位传给自己,而自己生气甚至是记恨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自己相反的没有因此记恨他们或许会有人认为这是自己宽宏大量,但是更多的人却会认为你这是软弱可欺。一旦天下人特别是大臣们都这样认为了,那么在以后的执政过程中大臣们就会千方百计的利用你的这一点来打击你。君臣永远是既合作有对立的,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执政,但是为了获得朝堂的控制权他们又会挣来争去的。
朱厚照自领兵以来已经打过三场大规模的战役了,一场是大同守卫战,一场是在乌斯藏的平叛,还有一场便是刚刚结束的榆林和蒙古的战役。三场战争下来,朱厚照杀人无数最起码给自己闯下了个铁血元帅的名号,但战场上就是战场上,在战场上敌人或许会怕你因为在战场上你已经威名赫赫了,但是在朝堂上朱厚照却始终没有什么威信可言。
就好比一个人在音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音乐领域大家都敬佩他,服从他;但是换做其他的领域比如说和音乐领域很近的影视领域,那么大家就未必看得起他,每个领域都有每个领域的地盘,你在其它的地盘上很牛但是到了我的地盘了你就是条龙也得给我盘着。比如杀神白起,坑杀几十万赵国大军,够赫赫威名了吧,但是就是白起到了秦国的朝堂上他也得老老实实的,那些朝堂上的文官根本就不怕武官,在朝堂上最厉害的武器是计谋而不是杀人的大刀。太祖皇帝威慑朝堂靠的是把快把文官杀绝了而不是打来天下的威名,太祖很清楚,虽然自己打来了一个天下,但是那些大臣们还真未必就怕自己,所以他只有用“杀”来建立自己在朝堂上的威信。所以他一生杀了大臣无数。成祖皇帝和太祖皇帝一样,都是靠着杀了无数的大臣而不是凭借着战功才威慑朝堂的。说实话有些大臣你不杀他他根本就不怕你。这就是事实。
现在的朱厚照就面临这种情况,在战场上他已经证明了自己,他已经获得了很多军队的效忠,但是到了朝堂上他还是从头开始。因为在朝堂上他还没有建立过自己的威信,或许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因为他的身份而对他有所畏惧,但是如果在朝堂上很长时间里他都没有有所作为或者没有在朝堂上露出过自己的獠牙,那么等到你的身份的光环已经不再被大臣们畏惧的时候你就等着被大臣们压的死死的吧。
历史上的嘉靖皇帝、万历皇帝和天启皇帝为什么都不喜欢上朝,不要说什么他们贪图享受,在这个世上有什么比掌控天下人生死的皇权更有诱惑。就像万历皇帝一样,他不上朝不是因为他不想上而是因为他根本就掌控不了朝堂,他空有皇帝之命却无皇帝之实。他小时候的时候有一个张居正把所有的权力都掌控了,万历皇帝只能老老实实的坐在龙椅上点头就行了。好不容易张居正死了,万历皇帝终于能够亲政了,而大臣们开始的时候也的确是很怕他的,所以万历皇帝掌了一段时间的权,坐了一回真皇帝。可惜好景不长,当一段时间之后大臣们发现万历皇帝也就是那样,没有什么好怕的,于是大臣们卷土重来,联合起来向万历皇帝要权,很快万历发现这个皇帝不好当了,你干什么都有人出来给你唱反调,你不认同他的话他就骂你是昏君,这样斗来斗去几年下来万历发现自己净是和大臣们勾心斗角了,正事没做几件。于是心灰意冷的万历皇帝老老实实的回到了他的后宫里,你们想要权,那就给你们只要不把朕的江山弄没了就行。
和万历皇帝一样的嘉靖皇帝不是也是一样,从刚刚登基就和大臣们斗来斗去的,后来好不容易在“大礼仪案”中把内阁首辅杨延和给弄下去了,还没高兴几天就发现没了杨延和在上面压着,剩下的那帮大臣们斗起来更是肆无忌惮的,各个都想把自己吃了,好吧我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于是嘉靖也老老实实的回去炼他的仙丹去了,再加上后来在皇宫里差点被谋杀的迷案,嘉靖可是再也不出来了。明朝皇帝最不好当,除了老祖宗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外其他的皇帝都或多或少的有一点被臣下架空。
永远不要以为大臣们有多好,虽然不可否认大臣们也有很多忠君爱国的,他们也想把国家治理好,但是不代表他们不想掌控权势。古代没有政治家这一说法,但是没有不代表大臣们不是职业政*客这一事实,政*客是什么样子的所有人心里都很清楚。
朱厚照要坐稳皇位很容易,孝宗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只要他即位没有多少人会反对,但是他要想彻底的掌控这个国家却很难,那些大臣们是不会轻易的让他掌控国家的。别看孝宗当了十几年的皇帝,其实就是孝宗也没有真正的掌控大明朝。看一下孝宗时期的大臣,首辅刘健当了快二十年的内阁大臣了,李东阳和谢迁两人也当了十年左右了,刘大夏、马文升等人也都当尚书十几年了,可以说孝宗时期的大臣从孝宗初期到末期都没怎么变过。可以说这些大臣都已经牢牢的掌控住朝政了,越过他们孝宗什么事都干不成。
朱厚照现在不但要坐稳皇位,他还要彻底的掌控这个国家,要不然他的改革就无从谈起。所以他现在要立威,不是在战场上立威,而是在朝堂上立威。就像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样,目的也就是为了立威。朱厚照也要来一个三把火。
他的第一把火就要烧在内阁里面,说实话对三位内阁大臣朱厚照并不记恨,对三位内阁大臣的为人朱厚照还是很清楚的。刘健当了内阁大臣快二十年了一直兢兢业业的,虽说权势大了点但是却一直比较公正无私,在国家大事上也是从不含糊,和孝宗配合的也比较好一直都深的孝宗的信任。他的内阁大臣当得还是比较称职的。而谢迁、李东阳两人虽说现在还比不上刘健,但是也是也差不了多少。谢迁又叫谢侃侃,能说会道的,为人比较正直,在内阁里主要就是给刘健打打下手。历史上刘瑾当道的时候就是谢迁写文章整天骂刘瑾,最后终于惹恼了刘瑾被刘瑾给收拾了。李东阳的为人比较圆滑,或者说是比较识时务。在孝宗朝的时候也大都是给刘健大大下手,到了正德朝当了首辅了,在刘瑾当道的时候李东阳也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略,整天纠缠在刘瑾身边救出了不少被刘瑾陷害的人,后来整倒刘瑾之后正是李东阳权势最大的时候他却选择了辞官回家了。历史上给予三人孝宗朝的“三杨内阁”的称呼就是对三人最好的评价。
不过即便是这样,朱厚照还是要那他们动刀子,没办法谁让他们权势最大呢,只有动了他们才能够给所有的大臣来个下马威,告诉他们别看我小,可是我也不弱。惹毛了我虽然我也会下狠手。
(声明本章写的大都是个人的观点,不赞同的可以跳过去或者在书评里写下来你们的观点,算是一种相互探讨吧。)
“哦,终于结束了。”把最后一本奏折批阅完,朱厚照放在桌子上轻松的说道。这时刘健、谢迁还有李东阳三人走了过来,他们是来向朱厚照告别的,处理完奏折了他们也可以回家了。要是在以前他们也就是想走就走了,但是现在吗,非常时期。三人都明白朱厚照现在记恨着他们呢,所以为了以后三人也是都小心翼翼的。
严格来说现在三人都很担心朱厚照会对付自己,倒不是他们有多怕朱厚照而是纯粹的害怕失败。如果他们三人能够齐心合力共进退的话他们一点都不会在乎朱厚照,惹毛了他们三人联合起来能够让皇上什么都做不了,到时候还是可以逼得朱厚照认输,就像万历皇帝被逼迫一样,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他们三人根本就没办法齐心合力,背后捅刀子就是好的了,不直接跳出来指责你就很给对方面子了。三个内阁大臣,一个首辅、两个一般的内阁大臣,谢迁和李东阳两人早就想把刘健弄下来了,首辅谁不想当啊刘健霸占着这个位置就是不走他们也升不上去啊。。而刘健呢也早就想把李东阳和谢迁两人中的一人弄下去换上来一个自己的人。李东阳和谢迁两人也是龌龊不少。可以说三人的关系是正常情况下以合作为主,内斗为辅;不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可能有人下台的情况下那就是以整到对方为主,合作就以后再说吧。
现在三人之中谢迁压力最小了,内阁里他不是老大,他也没有直接说过反对朱厚照的话,虽说实际上大家也都知道他的想法,但是只要他没有说出来就够了,朱厚照也不会把他作为打压的对象的。内阁三位大臣朱厚照不可能把三位大臣都给整下去,那样的话内阁就废了,所以谢迁暂时还是很安全的。
最忐忑的就是李东阳了,他可是唯一一个说出来不想让朱厚照现在即位的话的,其实他说的话也没多严重啊,但是这都经不起有心之人加工啊,事实上经过某些人的加工后他说的话很有可能直接变成他不想朱厚照即位而是想废了太子。朱厚照这几天听到的有关李东阳的坏话也不少了虽然没有达到谋反的地步,但是也差不了多少了,朱厚照当然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了,不过这造谣啊就是政*治家的强项。李东阳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朱厚照能够看在他没多大权势的份上饶过他而把重点放在刘健身上。
刘健现在装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其实他心里也很紧张,他在朝中权势最大,朱厚照拿他动刀可能性也很大,再加上万一李东阳和谢迁这两个人在什么时候跳出来了背后捅他一刀那就大事不妙了。
朱厚照的打算就是对付内阁首辅刘健,身为内阁首辅,刘健在朝中权势最大,朱厚照虽然身为太子,但是要对付刘健光靠他一个人还真不行,不过到时候在加上其他人就行了。朱厚照知道朝中对刘健不满的大有人在,你霸占内阁首辅那么多年怎么会不招人嫉恨呢,向李东阳、谢迁还有马文升、刘大夏这些人都对刘健有意见。到时候只要朱厚照透露出自己要收拾刘健的观点之后相信会有人跳出来帮助自己的。
“殿下,老臣告辞了。”
“三位阁老慢走。”向朱厚照打一声招呼,三人都相继离去了,内阁里的其他小官也都知道这几天好像几个大佬们在斗法了唯恐殃及池鱼一个个都是整天噤若寒蝉的。
“殿下,该回了。”朱厚照后面刘瑾出来说道。现在刘瑾也是整天出入内阁跟在朱厚照身边,俨然像是在为以后的接替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做准备了。
“走吧。”朱厚照站起身来向外面走去,“哦,对了伦文叙和郭城这俩人怎么样了?”
“殿下,锦衣卫今天刚刚飞鸽传书说伦大人已经于昨日到了榆林了,郭将军两人已经见过面了。”
“两人相处的怎么样?”朱厚照问到。
“殿下,伦大人谦逊有礼而郭将军也是豪迈大方之人,听说两人相处的还不错。”
“好啊,记住,密切关注两人的情况,一有消息立即告诉我。”
“是,殿下。”
﹋﹋
榆林,刚刚经过郭城接风洗尘的伦文叙早上再次被郭城请到了府上,“伦大人请。”长得虎背熊腰的郭城站在有点瘦弱的伦文叙面前都快高出半头了,不过郭城可没有因此瞧不起伦文叙,郭城知道自己将来的成就可能和伦文叙比起来就差远了,武将不比文臣,首先自己武将出身就限制住自己的前途了,本来朝中大臣里边可能由武将出任的高官就只有兵部尚书和左右都御使,和文官一比可就差远了。但是实际上武将的生存空间比这还要差。明朝除了明初期之外兵部尚书都是由文臣担任的,根本就没武将什么事。就像现在的兵部尚书刘大夏,人家是天顺八年进士,正宗的文官出身。前任兵部尚书现在的吏部尚书马文升景泰二年进士,也是文官出身。两个都御使都是文官担任的。虽然马文升以前也领过武职,但是人家是以文官的身份领的武职,在现在的大明文官领武职很正常,但是武官领文职就别想了,由此可见武将地位有多低下。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当年的英国公,人家就是武将出身照样当了国公爷,可比内阁首辅一点不差,不过郭城知道内阁首辅时时有,但是英国公只有那一个。至于英国公的后代,虽然人家都有爵位,但是却一代不如一代了,并且现在的英国公一家子一直比较受皇室忌惮,整天行事都得小心翼翼的。
还有和自己较量了好几年的张斯任,那厮现在和自己一点不差,但是将来一定比不上自己,没办法,谁让他是英国公家里人呢,皇室让你当个提督内臣还行,再升充其量让你当个总兵就行了。
伦文叙来到榆林之后郭城可是专门打听过他的消息的,最后郭城给他下了个结论,此人必飞黄腾达。如果在京城的那些当官的要是知道了肯定会说“你这个结论好没有水平啊,地球人都知道的还用得着猜测。”
不过郭城不知道的是他遇到的是朱厚照,人家是来自后代的,想法比较独特,所以郭城的很多猜测最后都猜错了。当然嘛,也有猜测准的。
很快,伦文叙和郭城两人坐的桌子上就摆满了酒菜。榆林虽然靠北,但是在朝廷的政策倾斜之下还是比较富有的,基本上什么东西都不缺。
“来,伦大人不辞幸苦千里... -->>
~.< >-~ 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一把火(万字大章)
在东宫里休息了几天之后朱厚照不得已离开了温柔乡,没办法,孝宗现在不管事了,总不能一直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内阁来处理吧,那样的话还要皇室干嘛。最后只能朱厚照这个太子上了。
不过此时孝宗即将退位而朱厚照将提前即位的事情几乎已经成了定局了,几天来孝宗每天虽说都是以休息为主,但是有时候闲了孝宗也会召集几个大臣和他们商量一下关于自己提前退位的事情,今天召集几个大臣,明天再召集几个大臣,几天下来朝中的大臣都被孝宗召见了个遍,基本上关于自己退位的事情孝宗已经和朝中的大臣达成了共识。和大臣们达成共识之后孝宗便正式把这件事宣告了出去,一方面是为了看一下天下百姓的反映,另一方面是想看一下又有哪个藩王会趁机不老实了。
朱厚照现在和三位内阁大臣的关系看起来一切正常,但是只有当事人才知道这只不过是表面想象而已。对刘健三人特别是李东阳来说,他们不会认为朱厚照对他们一点意见都没有,表面上看起来朱厚照似乎没有因此记恨他们,但是往往越是这样就说明朱厚照越是对他们记恨,只不过是现在朱厚照还没有准备好而已。所以三人在朱厚照面前也开始变得小心谨慎了起来了。
而朱厚照呢,事实上他也的确在寻找机会来敲打一下这三位大臣。他要告诉三位内阁大臣,同时也是要告诉全天下人他朱厚照在战场上是一只凶猛的猛虎在朝堂上同样是一只凶猛的猛虎而不是一只温顺的绵羊。依照正常人的思维,李东阳他们出面劝阻孝宗不要现在把皇位传给自己,而自己生气甚至是记恨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自己相反的没有因此记恨他们或许会有人认为这是自己宽宏大量,但是更多的人却会认为你这是软弱可欺。一旦天下人特别是大臣们都这样认为了,那么在以后的执政过程中大臣们就会千方百计的利用你的这一点来打击你。君臣永远是既合作有对立的,他们合作起来共同执政,但是为了获得朝堂的控制权他们又会挣来争去的。
朱厚照自领兵以来已经打过三场大规模的战役了,一场是大同守卫战,一场是在乌斯藏的平叛,还有一场便是刚刚结束的榆林和蒙古的战役。三场战争下来,朱厚照杀人无数最起码给自己闯下了个铁血元帅的名号,但战场上就是战场上,在战场上敌人或许会怕你因为在战场上你已经威名赫赫了,但是在朝堂上朱厚照却始终没有什么威信可言。
就好比一个人在音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音乐领域大家都敬佩他,服从他;但是换做其他的领域比如说和音乐领域很近的影视领域,那么大家就未必看得起他,每个领域都有每个领域的地盘,你在其它的地盘上很牛但是到了我的地盘了你就是条龙也得给我盘着。比如杀神白起,坑杀几十万赵国大军,够赫赫威名了吧,但是就是白起到了秦国的朝堂上他也得老老实实的,那些朝堂上的文官根本就不怕武官,在朝堂上最厉害的武器是计谋而不是杀人的大刀。太祖皇帝威慑朝堂靠的是把快把文官杀绝了而不是打来天下的威名,太祖很清楚,虽然自己打来了一个天下,但是那些大臣们还真未必就怕自己,所以他只有用“杀”来建立自己在朝堂上的威信。所以他一生杀了大臣无数。成祖皇帝和太祖皇帝一样,都是靠着杀了无数的大臣而不是凭借着战功才威慑朝堂的。说实话有些大臣你不杀他他根本就不怕你。这就是事实。
现在的朱厚照就面临这种情况,在战场上他已经证明了自己,他已经获得了很多军队的效忠,但是到了朝堂上他还是从头开始。因为在朝堂上他还没有建立过自己的威信,或许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因为他的身份而对他有所畏惧,但是如果在朝堂上很长时间里他都没有有所作为或者没有在朝堂上露出过自己的獠牙,那么等到你的身份的光环已经不再被大臣们畏惧的时候你就等着被大臣们压的死死的吧。
历史上的嘉靖皇帝、万历皇帝和天启皇帝为什么都不喜欢上朝,不要说什么他们贪图享受,在这个世上有什么比掌控天下人生死的皇权更有诱惑。就像万历皇帝一样,他不上朝不是因为他不想上而是因为他根本就掌控不了朝堂,他空有皇帝之命却无皇帝之实。他小时候的时候有一个张居正把所有的权力都掌控了,万历皇帝只能老老实实的坐在龙椅上点头就行了。好不容易张居正死了,万历皇帝终于能够亲政了,而大臣们开始的时候也的确是很怕他的,所以万历皇帝掌了一段时间的权,坐了一回真皇帝。可惜好景不长,当一段时间之后大臣们发现万历皇帝也就是那样,没有什么好怕的,于是大臣们卷土重来,联合起来向万历皇帝要权,很快万历发现这个皇帝不好当了,你干什么都有人出来给你唱反调,你不认同他的话他就骂你是昏君,这样斗来斗去几年下来万历发现自己净是和大臣们勾心斗角了,正事没做几件。于是心灰意冷的万历皇帝老老实实的回到了他的后宫里,你们想要权,那就给你们只要不把朕的江山弄没了就行。
和万历皇帝一样的嘉靖皇帝不是也是一样,从刚刚登基就和大臣们斗来斗去的,后来好不容易在“大礼仪案”中把内阁首辅杨延和给弄下去了,还没高兴几天就发现没了杨延和在上面压着,剩下的那帮大臣们斗起来更是肆无忌惮的,各个都想把自己吃了,好吧我惹不起我还躲不起,于是嘉靖也老老实实的回去炼他的仙丹去了,再加上后来在皇宫里差点被谋杀的迷案,嘉靖可是再也不出来了。明朝皇帝最不好当,除了老祖宗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外其他的皇帝都或多或少的有一点被臣下架空。
永远不要以为大臣们有多好,虽然不可否认大臣们也有很多忠君爱国的,他们也想把国家治理好,但是不代表他们不想掌控权势。古代没有政治家这一说法,但是没有不代表大臣们不是职业政*客这一事实,政*客是什么样子的所有人心里都很清楚。
朱厚照要坐稳皇位很容易,孝宗只有他这么一个儿子,只要他即位没有多少人会反对,但是他要想彻底的掌控这个国家却很难,那些大臣们是不会轻易的让他掌控国家的。别看孝宗当了十几年的皇帝,其实就是孝宗也没有真正的掌控大明朝。看一下孝宗时期的大臣,首辅刘健当了快二十年的内阁大臣了,李东阳和谢迁两人也当了十年左右了,刘大夏、马文升等人也都当尚书十几年了,可以说孝宗时期的大臣从孝宗初期到末期都没怎么变过。可以说这些大臣都已经牢牢的掌控住朝政了,越过他们孝宗什么事都干不成。
朱厚照现在不但要坐稳皇位,他还要彻底的掌控这个国家,要不然他的改革就无从谈起。所以他现在要立威,不是在战场上立威,而是在朝堂上立威。就像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样,目的也就是为了立威。朱厚照也要来一个三把火。
他的第一把火就要烧在内阁里面,说实话对三位内阁大臣朱厚照并不记恨,对三位内阁大臣的为人朱厚照还是很清楚的。刘健当了内阁大臣快二十年了一直兢兢业业的,虽说权势大了点但是却一直比较公正无私,在国家大事上也是从不含糊,和孝宗配合的也比较好一直都深的孝宗的信任。他的内阁大臣当得还是比较称职的。而谢迁、李东阳两人虽说现在还比不上刘健,但是也是也差不了多少。谢迁又叫谢侃侃,能说会道的,为人比较正直,在内阁里主要就是给刘健打打下手。历史上刘瑾当道的时候就是谢迁写文章整天骂刘瑾,最后终于惹恼了刘瑾被刘瑾给收拾了。李东阳的为人比较圆滑,或者说是比较识时务。在孝宗朝的时候也大都是给刘健大大下手,到了正德朝当了首辅了,在刘瑾当道的时候李东阳也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略,整天纠缠在刘瑾身边救出了不少被刘瑾陷害的人,后来整倒刘瑾之后正是李东阳权势最大的时候他却选择了辞官回家了。历史上给予三人孝宗朝的“三杨内阁”的称呼就是对三人最好的评价。
不过即便是这样,朱厚照还是要那他们动刀子,没办法谁让他们权势最大呢,只有动了他们才能够给所有的大臣来个下马威,告诉他们别看我小,可是我也不弱。惹毛了我虽然我也会下狠手。
(声明本章写的大都是个人的观点,不赞同的可以跳过去或者在书评里写下来你们的观点,算是一种相互探讨吧。)
“哦,终于结束了。”把最后一本奏折批阅完,朱厚照放在桌子上轻松的说道。这时刘健、谢迁还有李东阳三人走了过来,他们是来向朱厚照告别的,处理完奏折了他们也可以回家了。要是在以前他们也就是想走就走了,但是现在吗,非常时期。三人都明白朱厚照现在记恨着他们呢,所以为了以后三人也是都小心翼翼的。
严格来说现在三人都很担心朱厚照会对付自己,倒不是他们有多怕朱厚照而是纯粹的害怕失败。如果他们三人能够齐心合力共进退的话他们一点都不会在乎朱厚照,惹毛了他们三人联合起来能够让皇上什么都做不了,到时候还是可以逼得朱厚照认输,就像万历皇帝被逼迫一样,但是现在的情况是他们三人根本就没办法齐心合力,背后捅刀子就是好的了,不直接跳出来指责你就很给对方面子了。三个内阁大臣,一个首辅、两个一般的内阁大臣,谢迁和李东阳两人早就想把刘健弄下来了,首辅谁不想当啊刘健霸占着这个位置就是不走他们也升不上去啊。。而刘健呢也早就想把李东阳和谢迁两人中的一人弄下去换上来一个自己的人。李东阳和谢迁两人也是龌龊不少。可以说三人的关系是正常情况下以合作为主,内斗为辅;不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可能有人下台的情况下那就是以整到对方为主,合作就以后再说吧。
现在三人之中谢迁压力最小了,内阁里他不是老大,他也没有直接说过反对朱厚照的话,虽说实际上大家也都知道他的想法,但是只要他没有说出来就够了,朱厚照也不会把他作为打压的对象的。内阁三位大臣朱厚照不可能把三位大臣都给整下去,那样的话内阁就废了,所以谢迁暂时还是很安全的。
最忐忑的就是李东阳了,他可是唯一一个说出来不想让朱厚照现在即位的话的,其实他说的话也没多严重啊,但是这都经不起有心之人加工啊,事实上经过某些人的加工后他说的话很有可能直接变成他不想朱厚照即位而是想废了太子。朱厚照这几天听到的有关李东阳的坏话也不少了虽然没有达到谋反的地步,但是也差不了多少了,朱厚照当然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了,不过这造谣啊就是政*治家的强项。李东阳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朱厚照能够看在他没多大权势的份上饶过他而把重点放在刘健身上。
刘健现在装出一副镇定自若的样子,其实他心里也很紧张,他在朝中权势最大,朱厚照拿他动刀可能性也很大,再加上万一李东阳和谢迁这两个人在什么时候跳出来了背后捅他一刀那就大事不妙了。
朱厚照的打算就是对付内阁首辅刘健,身为内阁首辅,刘健在朝中权势最大,朱厚照虽然身为太子,但是要对付刘健光靠他一个人还真不行,不过到时候在加上其他人就行了。朱厚照知道朝中对刘健不满的大有人在,你霸占内阁首辅那么多年怎么会不招人嫉恨呢,向李东阳、谢迁还有马文升、刘大夏这些人都对刘健有意见。到时候只要朱厚照透露出自己要收拾刘健的观点之后相信会有人跳出来帮助自己的。
“殿下,老臣告辞了。”
“三位阁老慢走。”向朱厚照打一声招呼,三人都相继离去了,内阁里的其他小官也都知道这几天好像几个大佬们在斗法了唯恐殃及池鱼一个个都是整天噤若寒蝉的。
“殿下,该回了。”朱厚照后面刘瑾出来说道。现在刘瑾也是整天出入内阁跟在朱厚照身边,俨然像是在为以后的接替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做准备了。
“走吧。”朱厚照站起身来向外面走去,“哦,对了伦文叙和郭城这俩人怎么样了?”
“殿下,锦衣卫今天刚刚飞鸽传书说伦大人已经于昨日到了榆林了,郭将军两人已经见过面了。”
“两人相处的怎么样?”朱厚照问到。
“殿下,伦大人谦逊有礼而郭将军也是豪迈大方之人,听说两人相处的还不错。”
“好啊,记住,密切关注两人的情况,一有消息立即告诉我。”
“是,殿下。”
﹋﹋
榆林,刚刚经过郭城接风洗尘的伦文叙早上再次被郭城请到了府上,“伦大人请。”长得虎背熊腰的郭城站在有点瘦弱的伦文叙面前都快高出半头了,不过郭城可没有因此瞧不起伦文叙,郭城知道自己将来的成就可能和伦文叙比起来就差远了,武将不比文臣,首先自己武将出身就限制住自己的前途了,本来朝中大臣里边可能由武将出任的高官就只有兵部尚书和左右都御使,和文官一比可就差远了。但是实际上武将的生存空间比这还要差。明朝除了明初期之外兵部尚书都是由文臣担任的,根本就没武将什么事。就像现在的兵部尚书刘大夏,人家是天顺八年进士,正宗的文官出身。前任兵部尚书现在的吏部尚书马文升景泰二年进士,也是文官出身。两个都御使都是文官担任的。虽然马文升以前也领过武职,但是人家是以文官的身份领的武职,在现在的大明文官领武职很正常,但是武官领文职就别想了,由此可见武将地位有多低下。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当年的英国公,人家就是武将出身照样当了国公爷,可比内阁首辅一点不差,不过郭城知道内阁首辅时时有,但是英国公只有那一个。至于英国公的后代,虽然人家都有爵位,但是却一代不如一代了,并且现在的英国公一家子一直比较受皇室忌惮,整天行事都得小心翼翼的。
还有和自己较量了好几年的张斯任,那厮现在和自己一点不差,但是将来一定比不上自己,没办法,谁让他是英国公家里人呢,皇室让你当个提督内臣还行,再升充其量让你当个总兵就行了。
伦文叙来到榆林之后郭城可是专门打听过他的消息的,最后郭城给他下了个结论,此人必飞黄腾达。如果在京城的那些当官的要是知道了肯定会说“你这个结论好没有水平啊,地球人都知道的还用得着猜测。”
不过郭城不知道的是他遇到的是朱厚照,人家是来自后代的,想法比较独特,所以郭城的很多猜测最后都猜错了。当然嘛,也有猜测准的。
很快,伦文叙和郭城两人坐的桌子上就摆满了酒菜。榆林虽然靠北,但是在朝廷的政策倾斜之下还是比较富有的,基本上什么东西都不缺。
“来,伦大人不辞幸苦千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