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一章 永不言弃 (1/2)
69中文网 shuyuedu.com,我有一座军火库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文奎和李敢两个人,听说黑水寨曾经盛产无烟煤,连夜快马加鞭,回到黑水寨。
文夫人听罢,也是满脸懵逼:“这、这究竟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文奎回答:“北宋时期,准确点说,应该是北宋末期,宋徽宗在位期间,黑水寨一带曾经大量开采无烟煤。后来由于战乱,采煤业渐渐萧条,直至知晓者寥寥无几。这条信息是王道生告诉我的。”
文夫人听得半信半疑。由于年代太过久远,文家村的人又是战后从外地迁徙而来,所以对于黑水寨采煤业一无所知。现在就算王道生从地方志书看到的记载,她也不敢全信。
第二天,文奎召集史勇、苏北、文冲等几个核心人员开会,专题研究黑水寨的创收问题。史勇在黑水寨混迹多年,也是第一次听说这里有无烟煤。
“北山一侧,开采石灰石倒是听说过,无烟煤的事真的没听说过。”
史勇绞尽脑汁,回忆这几年的经历,觉得文奎的思路是正确的,只要自然资源利用得好,又有那么多的精壮劳力,黑水寨不愁没饭吃。
如今的黑水寨已经兵强马壮,当然不能靠打家劫舍维持生计。生活在这样一个纯农业时代,就算把整信州府接管过来,又有多少油水可榨?
会议讨论了大半天,最后决定分两批人马行动,一批人马由史勇带队,去专门开采石灰石。另一批人马由苏北带队,专门去钻地洞,寻找煤矿资源。
北山的石灰石裸露在外,只需要铲去簿簿的一层土,便能找到石矿。开采煤矿的工程量却是大到不可想象。毕竟大家都是凡夫俗子,又没有透视眼,只有依靠人力挖地道。每挖一米便用杉木固定好,再继续往下挖土。
苏北来自北方,对于江南湿热气候并不适应。文奎有些担心他受不了这个苦。毕竟每天往地底下挖,都是看不到希望的劳动。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
文奎从军火库拿出一捆一捆的炸药包,专门用于史勇开采石灰石。十公斤炸药,寻找一个爆炸点,轰隆隆,把石灰岩山体炸塌,便可以够他们开采好几天。
一车车的石灰石被开采出来,用马车、牛车运到码头,然后装船运往江浙一带。白花花的银子开始往黑水寨流。黑水寨的人们,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而苏北带队的采煤业,却连续半个月劳作颗粒无收!
这天,文奎亲自来到西山山脚下,苏北带着十几个人钻进地底下三十几米的地方,挖下去仍然是粘粘的黄土。工人们坐在草地上长吁短叹,一个个都像秋后的茄子,打不起精神。
一向坚强、果敢的苏北也持怀疑态度,弱弱地问道:“文司令,我们是不是被那帮书生给骗了?特么这种地方哪有什么无烟煤?挖出来的都是湿湿的、带粘性的黄泥巴。”
文奎也不敢保证自己是对的。毕竟事情已经过去一两百年时间,谁敢保证黑水寨这样的穷山恶水会产煤?
无烟煤在深不见底的地底下。而挖煤的人却是很盲目地劳作,何时才是个头呢?
“修地方志的人,一般不会无中生有的。修志的核心要素,就是要保持真实性。”文奎说着没有底气的话,弱弱地反问... -->>
文奎和李敢两个人,听说黑水寨曾经盛产无烟煤,连夜快马加鞭,回到黑水寨。
文夫人听罢,也是满脸懵逼:“这、这究竟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文奎回答:“北宋时期,准确点说,应该是北宋末期,宋徽宗在位期间,黑水寨一带曾经大量开采无烟煤。后来由于战乱,采煤业渐渐萧条,直至知晓者寥寥无几。这条信息是王道生告诉我的。”
文夫人听得半信半疑。由于年代太过久远,文家村的人又是战后从外地迁徙而来,所以对于黑水寨采煤业一无所知。现在就算王道生从地方志书看到的记载,她也不敢全信。
第二天,文奎召集史勇、苏北、文冲等几个核心人员开会,专题研究黑水寨的创收问题。史勇在黑水寨混迹多年,也是第一次听说这里有无烟煤。
“北山一侧,开采石灰石倒是听说过,无烟煤的事真的没听说过。”
史勇绞尽脑汁,回忆这几年的经历,觉得文奎的思路是正确的,只要自然资源利用得好,又有那么多的精壮劳力,黑水寨不愁没饭吃。
如今的黑水寨已经兵强马壮,当然不能靠打家劫舍维持生计。生活在这样一个纯农业时代,就算把整信州府接管过来,又有多少油水可榨?
会议讨论了大半天,最后决定分两批人马行动,一批人马由史勇带队,去专门开采石灰石。另一批人马由苏北带队,专门去钻地洞,寻找煤矿资源。
北山的石灰石裸露在外,只需要铲去簿簿的一层土,便能找到石矿。开采煤矿的工程量却是大到不可想象。毕竟大家都是凡夫俗子,又没有透视眼,只有依靠人力挖地道。每挖一米便用杉木固定好,再继续往下挖土。
苏北来自北方,对于江南湿热气候并不适应。文奎有些担心他受不了这个苦。毕竟每天往地底下挖,都是看不到希望的劳动。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
文奎从军火库拿出一捆一捆的炸药包,专门用于史勇开采石灰石。十公斤炸药,寻找一个爆炸点,轰隆隆,把石灰岩山体炸塌,便可以够他们开采好几天。
一车车的石灰石被开采出来,用马车、牛车运到码头,然后装船运往江浙一带。白花花的银子开始往黑水寨流。黑水寨的人们,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而苏北带队的采煤业,却连续半个月劳作颗粒无收!
这天,文奎亲自来到西山山脚下,苏北带着十几个人钻进地底下三十几米的地方,挖下去仍然是粘粘的黄土。工人们坐在草地上长吁短叹,一个个都像秋后的茄子,打不起精神。
一向坚强、果敢的苏北也持怀疑态度,弱弱地问道:“文司令,我们是不是被那帮书生给骗了?特么这种地方哪有什么无烟煤?挖出来的都是湿湿的、带粘性的黄泥巴。”
文奎也不敢保证自己是对的。毕竟事情已经过去一两百年时间,谁敢保证黑水寨这样的穷山恶水会产煤?
无烟煤在深不见底的地底下。而挖煤的人却是很盲目地劳作,何时才是个头呢?
“修地方志的人,一般不会无中生有的。修志的核心要素,就是要保持真实性。”文奎说着没有底气的话,弱弱地反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